【金馬57】最佳記錄片《迷航》 自由民主嗎烏坎的解答

 

在抗爭前期,首腦之一的居民臨時代表理睬常務理事薛錦波遭警方拘留,並在拘留所內喪生,儘管警方的說法是死於腎臟方面的宿疾,但似乎抗爭的居民們並不堅信那個說詞,而薛錦波的去世,也讓抗爭的力道和武裝衝突愈發激烈。之後在省委親自下鄉宣稱,黨員幹部在處理過程中的確發生失誤,居民的要求合法有罪,並承諾鄉政府將會進行改選後,抗爭才在居民的歡欣鼓舞中暫且拉開帷幕。

至於「民主」能無法化解貪腐問題?從新村委會又因涉貪一一獲釋,答案或許變得很多嘲諷,這絕非烏坎村的專利權,在自由民主管理體制中貪汙腐敗的問題屢見不鮮,重點仍在於法治與反貪怎樣全面落實。但無論是貪腐、法治、城鄉轉型或者地方自由民主,最終的目地無非都是給與群眾公正、有尊嚴的生活,而並非一個徒具形式的投票表決,就有如居民們不斷向外界新聞媒體所特別強調的,千萬別用「起義」或「民主改革」等大帽子套在烏坎身上,自己的要求很直觀,就是打倒貪官、要回農地。

《迷航》的歷史紀錄始點是2011年,攝影機一開始,就是烏坎村居民對舊鄉政府反感的武裝衝突場面,起因是居民指出舊村委會黨員幹部在大夥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大量農用農地非法賣掉給了澳門建商,賣地數額上億,但有居民憤慨的則表示,他只拿到了500多塊人民幣。在歷經數次上訪無效後,居民們決定集結以更為保守的形式抗爭。

2016年6月21日,東莞烏坎居民和鎮裡中學生踏上街頭集會要求釋放林祖戀。 (Reuters/VCG)

新村委們在攝影機前也毫不掩飾其中嫌隙,副主任們抨擊林祖鑾搞專制、不聽自己意見,懷疑林祖鑾已經被上級領導所控制收攏,林祖鑾也顯得很氣憤,但農地無法奪取也是事實,他只能抱怨我們不理解他,不能感受他的難處,但究竟困難點在哪?林祖鑾也說不清,只曉得居民與村委的對立遽增,鄉政府也變得貌合神離。

該屆金曲獎被很多臺灣人讚揚為「最好的一屆金馬」,其原因是大陸片來的少了,臺港的經典作品贏得更多肯定與曝出的機會,也讓臺灣人再度以「民主牆」做為海峽兩岸經典作品的區分,像《迷航》此類的經典作品,自然也會被視作反共和追求自由民主的象徵,而也惟有這種解讀,或許才配的上陸片缺席努爾哈赤馬所代表的思想象徵意義。

從2011年開始記錄,歷經六年時間面世,由李哲昕所主演的記錄片《迷航》深獲評審親睞,奪下金馬最佳記錄片的大獎,也讓東莞烏坎村居民在農地維權中所出現的抗爭、對立與感情糾葛,得以透過編劇的攝影機展現出在臺灣地區觀眾們的眼前,可惜在現階段金馬「特殊」的氣氛下,《迷航》或許仍無法徹底擺脫固定的政治演繹與視角。

《迷航》下半場敘事主線很清楚,聚焦在居民對舊村委會的反感,和兩名主要抗爭者怎樣組織運動、推翻舊村委會,即便在居民眼裡,這批舊村委會已經當了好幾十年,各個都只想著撈油水、謀私利,自己要選出真正反映「民意」的新村委會,就可以率領烏坎「打倒貪官、還我土地」。

路線出現分歧、農地問題始終難以化解,兩名當初帶頭抗爭的村委會們爭相在攝影機前搖頭苦笑,嘆息著村委會三個月沒領幾分錢,卻因而成為眾矢之的,好不值得。但即使如此抱怨,除了莊烈宏在中途請辭出逃英國外,其餘村委會仍表現出對下屆議會選舉的高度興致,也研議舉行居民會議探討懸而未決的農地問題,但最終數名村委會涉嫌受賄,其中涵蓋了祕書長林祖鑾,而《迷航》也在居民與警方的激烈武裝衝突、和莊烈宏在英國舉起「關注烏坎」的抗議聲中黯然拉開帷幕。

林祖鑾在獲選村主任後曾說過一段話,大意是指所有的權與利的鬥爭都來自於化學物質市場需求,烏坎居民為的是議會選舉而激動不已,是因為自己討厭投票表決那個「活動」嗎?所以並非,而是自己指出直選的村委會就可以要回農地,要回農地的其原因,這些圈地的居民說得很貼切─為的是喝茶、為的是生活,從根本上說,假如舊村委會們沒有貪汙疑義,居民的自身利益沒有損壞,生活質量與尊嚴尚可,也就不能有後續的武裝衝突。

《迷航》片長3半小時,攝製時間從2011年到2016年,攝影機下只不過記錄了很多有意思的鏡頭,比如較常在鏡頭中發生的張建安,他仍未投身於議會選舉議會選舉,而是以其它形式從旁參予。張建安曾一邊感慨著因參予維權而身無分文,連碗十元的面都要跟親朋好友借錢,卻又把玩著手裡的Iphone智能手機、彈著電吉他,甚至開了間相館,生活看似比其它獲選的村委會更為悠閒。當新村委會發生分裂時,張建安的態度也變得極為曖昧,他曾和其它副祕書長一齊抨擊林祖鑾搞專制、受中國共產黨控制;但在林祖鑾參選祕書長後,張建安仍然在旁給與協助,也許參予和見證烏坎「民主」的過程,才是他最感興趣的事。

對此,很多人批評新村委會收好了益處,甚至語帶嘲弄的指出,率領抗爭但是「拿人命換錢」;很多人則對於新村委會心灰意冷,能否討回農地,自己也興致缺缺了;更很多居民拿了塑料繩就開始圈地,準備做些養殖業耕種,至於這種做合不合法?自己說外邊工廠薪水低,肚子都快凍死了,的話要咋辦呢?

當鄉政府確認進行改選後,抗爭的居民變得很興奮與激動,兩名率領抗爭的領袖們千方百計將選情炒熱,讓居民熱烈參予之餘,也能投上他們一票。有人在臺上慷慨激昂的承諾必會奪取農地,也有人指出在廟前誓言尤其能贏得信任,也有人指出由逝世的薛錦波之女「代父出征」,最能激勵人心。

議會選舉的盛況和方式,烏坎村很快就領略到了七、七成,議會選舉,也成為鎮裡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就有如出選的抗爭者所言─「現在最重要的已經不是土地問題,最重要的是民主選舉」,居民與出選者都堅信,一個直選的鄉政府能幫助自己化解所有問題,所以也包含了要回農地。最終議會選舉結果也不負眾望,抗爭領導者幾乎全員獲選,抗爭過程中負責管理與上級領導磋商的林祖鑾也順利獲選祕書長。

由澳門編劇李哲昕的逆權電影《迷航》獲最佳記錄片。(影片擷圖)

但編劇李哲昕在受訪時曾說過,她儘管內心深處略有希冀,但攝影機呈現出時仍力求剋制,因而刪改了很多極端情緒下的鏡頭,只為的是更接近真實。而本片之所以開頭於2016年英國議會選舉完結後,兩方反對者爭鋒相對的鏡頭,是因為她感受到了不但東方出現鉅變,西方同樣也出現鉅變,除此之外一段迷航正在開啟,而我們所有人都在岸上。

隨著數名村委會成員被控罪判處,烏坎的抗爭達不到居民原本的市場預期。(金馬理事會)

但就在居民張燈結綵的迎來自由民主的下一幕,卻是由林祖鑾率領的新村委會成為了居民們所圍困、斥責的對象,這場景或許與影片結尾如出一轍,只是抗爭者變為了被抗爭者,而其原因仍是烏坎村被買下的農地,依然要不回去。

烏坎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林祖戀是烏坎村抗爭中的代表性人物,也在換屆選舉中被選為村委會祕書長。(法新社)

對觀片的臺灣地區觀眾們來說,「民主」免不了成為整部片的主旋律,假如多一些自由民主、假如並非一黨專政,烏坎村的抗爭也許就能圓滿解決,烏坎村在很多人眼中,成為了一棵被中國共產黨無情碾軋的自由民主新苗。但烏坎的問題與否在於自由民主?或是換個角度問,農地強徵的問題與否只存有於獨裁管理體制?若是自由民主管理體制,直選的中央政府又會怎樣處理農地問題?不可否認的,在方式上必然略有差別,但從臺灣地區的元朗、文林苑,乃至最近的南鐵南移案,農地維權的結果同樣不盡如人意。

文章標簽   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