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園臺六號.影評人】自我任性的楊凡美學

 

影片充滿著濃濃的懷舊韻味,並且編劇在劇中多處向經典致敬,展現出純真的創作心態。(《繼園臺七號》片花)

溫馨提示,《繼園臺七號》儘管思想性高,極盡浪漫,卻絕難於啃,一來節拍較慢,二來故事情節不著邊際,觀影時要維持耐性。

一如片花所示,該片著重懷舊韻味,藉由動畫電影再現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澳門,不單呈現出昔日街道、地標等樣子,就連詞彙、配樂等元素都顧上,較好率領觀眾們享受nostalgic(懷舊)情懷。誠如編劇楊凡言,這是一封信「給香港的情書」。

楊凡經典作品向來以主觀質感為先,不見得著重影片劇本的故事性,因而常常予人方式小於一切的觀感—此種自我、任性的工作作風,可說是「楊凡美學」。該片是編劇逾二十年來的長片續集,且是第二次製作動畫影片,這對已年逾六十的楊凡而言,儼如「老頑童」發現新玩偶、新大陸,允許更天馬行空的創作及更恣意的光影實驗。相對舊作,如《桃色》、《美少年之戀》、《流金歲月》、《意亂情迷》等,肯定已是「保守」的「楊凡美學」。確實,編劇今次之狂放,甚至抵達只求自我感覺較好,好似只為滿足他們而拍,而非為觀眾們而拍—楊凡豪花約百萬美元拍成該片,但近幾年港產片已難賺回逾萬港元影片票房。而且,坊間對影片反應兩極,有人很受落「楊凡美學」,有人則不屑一顧,指出這封更似楊凡「給自己的情書」。

該片到底有何寓意?若要一線串聯,「繼園臺七號」的四位住客:梅老公、虞老公、虞美玲,可分別代表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現在(七十年代)、未來;至於前去當補習同學的範子明,則代表了澳門人的抉擇。表面上,該片是範子明與虞氏母子的三角戀故事情節,而事實上,那個緋聞並非真愛,而是借喻愛港之情,表現手法跟陳果的《三夫》異曲同工。在虞氏母子之間,範子明選擇了父親,標誌著楊凡對戀舊的肯定,而二人後來返回澳門,也透漏出不願回到「未來的香港」(相對七十年代)的傾向……

文章標簽   流金歲月 三夫 美少年之戀 繼園臺七號 桃色 意亂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