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還沒頒就惹李安等名導抗議 收視會爆紅或慘敗?

 

【噓編送信】追星十多年 謝謝五月天教會我的這件事

每年1、2月向來是歐美娛樂界頒獎典禮的旺季,最高潮即爲2月底要登場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無論出席星光或是含金量、收視率,都是所有典禮的第一。然而奧斯卡近年來也難擋傳統電視節目收視下滑的大勢,眼看數字逐年衰退,主辦單位美國影藝學院和負責北美轉播的ABC電視網研擬好幾項新的措施,希望挽回收視,不料公佈之後就招來排山倒海的批評,甚至讓李安、馬丁史柯西斯、喬治柯隆尼艾瑪史東等名導巨星連署發表公開信砲轟,弄得灰頭土臉。

隨着觀衆收看節目的習慣改變,全美各大電視網及付費有線頻道的各種節目,收視數字皆今非昔比,就連老美向來最愛的運動比賽轉播,收視率都不能和過往相比。奧斯卡頒獎典禮曾經是美國民衆每年期待的電影巨星大集合盛事,現在卻光環不再,各方推敲的原因,除了大勢所趨、難力挽狂瀾外,入圍、得獎的強片罕有商業巨片,一般觀衆別說欣賞過,有的片子搞不好連聽都沒聽過 ,自然很難守在電視機前3、4小時等待得獎結果,收視縮水也是無可避免。

美國影藝學院特別將最佳影片入圍名額從以前的5部放寬到現今的每年最多10部(不一定會湊滿,今年只有8部)就是希望能讓品質獲肯定的賣座佳片有機會參加角逐,提振觀衆的興趣,今年的代表莫過於漫威出品的「黑豹」,成爲史上首部打進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名單的超級英雄電影,可惜觀衆沒那麼好耍弄,「黑豹」入圍了多項大獎卻缺了極爲重要的最佳導演,演員也沒人被提名,想要奪下最佳影片大獎似乎機率不高,關心它的影迷一樣不見得會準時收看奧斯卡頒獎。其實今年也獲多項提名的「波希米亞狂想曲」、「一個巨星的誕生」美國票房都破2億美元,尤其前者在全球各地更是瘋狂熱賣,絕對算得上票房巨片,且男主角雷米馬力克廣獲看好有望榮登影帝,對於奧斯卡頒獎收視的提振也許比「黑豹」還有效。

爲了「強化」入圍影片體質,美國影藝學院甚至考慮增設「最佳人氣電影獎」,讓賣座大片名正言順有小金人可以拿,娛樂媒體抨擊他們爲收視寧可媚俗至此,砲聲隆隆之下,美國影藝學院只好暫時擱置。有人提出一個好問題:爲何昔日的奧斯卡完全不排斥票房巨片,席捲全美的「亂世佳人」、「賓漢」、「真善美」、「教父」、「鐵達尼號」都是最佳影片的得主,奧斯卡口味曾經與觀衆站在一起,現在卻背道而馳,甚至需要美國影藝學院狗急跳牆到想出「最佳人氣電影獎」這種爛點子,究竟是觀衆素養愈來愈差,還是電影人高傲過頭、失了民心呢?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的走向暫時是無法立刻解決,美國影藝學院設法在頒獎典禮節目上改進,不料纔剛找來在北美有票房保證、受到許多觀衆喜愛的黑人諧星凱文哈特擔任主持人,他就被發現過去曾在社羣網站上發表一堆對同志不友善的言論,他不希望因此模糊焦點主動請辭,其他被接觸的人選沒有人願意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主持人因而出缺。上一次奧斯卡典禮沒有安排主持人,已經是30年前,而當年典禮的開場表演節目至今仍視爲奧斯卡史上最大慘劇,沒有主持人的奧斯卡典禮等於把「前途無亮」標籤牢牢貼上。

美國影藝學院另一創舉爲「每年4至6項獎在廣告時段搶先頒發、正式轉播只有精華片段」如此可以節省一大堆時間,讓缺乏耐性的觀衆不會對收看典禮轉播心生畏懼,美國影藝學院的期待是將典禮時間壓縮在3小時,想不到電影人幾乎一致反對這項作法,李安等人的公開信上更罵此舉「不啻對熱情投入工作的電影人員是種羞辱」,讓他們也只有趕快改回原樣。其實美國影藝學院已經成功將以往都是典禮上重要(或是某些人眼中冗長無聊)的「終身成就獎與特別獎」段落壓縮,現在這些獎項是每年11月初另外舉行晚宴頒發,隔年奧斯卡頒獎轉播上只出來兩分鐘不到的畫面交代,此措施實行至今大家也都習慣,不會再有質疑,影藝學院以爲奧斯卡正式的項目也能夠如此,殊不知革新不成還碰了一鼻子灰。

30年來大概沒有哪一屆奧斯卡頒獎像今年,還沒正式登場已經罵聲不斷,美國影藝學院被收視數字逼得成爲衆矢之的,ABC盛傳是幕後黑手,本該是電影人表揚傑出同業的盛會,變得全部以收視爲考量,不管週一(25日)會如願開紅盤或是慘敗,相信主辦單位應該已經得到不少教訓。

「波希米亞狂想曲」是本屆奧斯卡大片,美國及全球票房也非常出色。圖/摘自imdb

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還沒舉辦,主辦單位已被罵地體無完膚。圖/路透資料照片

奧斯卡 李安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