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紙房子》五季最終心得:反烏托邦的顛峰,後現代主義的極致怒吼

 

「九十噸黃金」是個甚麼概念?

「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價值」

「化妝過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以下內容涵蓋劇透及個人主觀申辯,請斟酌借閱

»

1 2

經過漫長的煎熬折磨,黃金總算被運往葡萄牙中央銀行。

《紙房子》第五季第2輯預告:

自由與不自由的對照,是《紙房子》核心概念中十分關鍵的一環。

有件事情是我們每一人都曉得,但總是下意識迴避的事實:每一人從出生的那刻起,每晚都在往喪生邁出。更貼切的講,我們以為的「未來」,只不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倒數」……為何忽然講到那個?即使這是《紙房子》全片的另一個核心概念──關於「自由」與「不自由」。

維也納鎖定造幣廠,是因為它喪失了最初存有的象徵意義,印鈔不為福國利民,而是圖利那些財閥和政客。副教授鎖定中央銀行,也是判定黃金儲備早已成為一場騙局,國家與國家之間在乎的只是利益輸送和政權保衛,根本不在意對民生福祉的負面影響。而且兄妹倆人召集的都是些走投無路的邊緣人,而這些被社會唾棄的前科犯,行動目標卻是挽救已經喪失的公義。所以,信用風險越大、收穫越大,附帶收穫是幾輩子都花不完的大筆財富。最嘲諷的就在這兒:被普遍價值判定最不嚴格遵守倫理規範的一大群人,卻堂而皇之佔有的倫理制高點,我們這些觀眾們還為之如痴如狂。現代國家近三個世紀末創建起來的法治管理制度和倫理規範,也便是由這些掌理國家機器的高層親手燒燬……我們真的必須繼續堅信此種化妝過的公義嗎?

片中的維也納、副教授這對兄妹檔,無論是出於天生的犯罪DNA、或者即使後天的情緒化養成,自己籌劃了二十多年,花了半生時間去籌劃並執行對一個國家的搶掠。從通常人的看法看,這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為;但是在片中,自己被描繪成英雄,就像《水滸傳》、《羅賓漢傳奇》等通俗故事情節,具有智慧和毅力的盜匪,反倒替代了代表公權力的警員和部隊,成為觀眾們在屏幕前吶喊助威的公義象徵。

膚淺一點看,主創人員藉助的是最普遍的「同情弱者」心理,在國家機器面前,副教授的夥伴們根本就是一捏就死的螻蟻,卻能使盡一切方式抵抗中央政府,甚至能將警方玩弄於股掌之上。此種「蚍蜉撼樹」奇蹟帶來的莫名爽快,一再把觀眾們代入到歹徒們的情緒裡,隨著自己體會著愛恨情仇,也就是腎上腺素和腦內啡的交替促進作用。但深入一點看呢?從片場選為主題歌、在劇中反覆響起的《Bella ciao》(好友我愛你啦),也許可以窺見端倪。

《Bella ciao》這首歌曲,是二戰時期意大利游擊隊間傳誦的告別曲,歌詞帶有向故人告別、為公義犧牲的多重情緒,象徵對法西斯主義獨裁者的抵抗。對照故事情節,主人公們對付的豈止是葡萄牙警員?根本就是特指所有貪汙顢頇的國家中央政府。觀眾們被喚醒的情緒,只不過就是打從內心深處普遍認可這套深層設定──中央政府的不容信、公權力的腐化、國家管理體制的敗壞……物必自腐而蠹生,既然那個中央政府無法自省,這麼我們就從外在打破它!也就是從抵抗運動主義、反中央政府,進一步推導到反烏托邦。

維也納和副教授所設計的陣型很多變,而且經常有三四套以下的備用策略,常常令觀眾們目不暇給、歎為觀止。但是這對兄妹只有一套基本發展戰略,那就是用不自由來換取自由;更進一步說,自己很擅於以連貫性的短暫不自由,去換取更大的自由──倫理上的、財富上的、行動空間上的……為的是達成那個最大前提,自己必須漠視所有的法律條文規範和倫理底線。假如把那個概念推到一個極致,那就是後現代主義價值觀的具象彰顯:我們要反抗一切的規範和管理制度。

維也納、副教授兄妹的個性截然不同,陣型策略也大不相同,但骨子裡的基本思維卻如出一轍。

以表面積算,一噸黃金大約在四十公尺立方,差不多一個家用冰箱的大小,而且六十噸差不多就半間課室的大小。以價值算,現階段每克黃金市價約新臺幣一千六,一噸就是一千萬六千萬,六十噸就是一百四十四億。但是放到中央銀行裡的黃金儲備,就無法純粹看表面積、算市價,即使這是中央政府家發售匯率的基礎,也就是國家的信用借款之所在。是的,這就是「教授」一行人之而且先後搶掠皇家造幣廠、和中央銀行的其原因,也就是《紙房子》五季究竟演了些甚麼。

曾一度佔有 Netflix 非英語系情景喜劇全市流量亞軍的《紙房子》(最近才被電視劇《魷魚遊戲》跨過),原先只是葡萄牙國內廣播電臺的犯罪行為情景喜劇,在 2017 月底轉上 Netflix 之後,三年來在全球累積了很高的知名度。別出心裁的犯罪行為表現手法設計,和不落俗套的故事情節大力推進形式,在在顛覆了觀眾們對西語系情景喜劇的既有看法。現如今儘管已經結束,但也確認將由原班主創人員班底面世以「柏林」為主人公的第三部,韓版《紙房子》也已經確認表演卡司。能預知,《紙房子》的風潮必須還會保持很多年。

大阪的壯烈犧牲,是第四部前半最大的驚訝。

文章標簽   紙房子 Bella ciao 水滸傳 魷魚遊戲 羅賓漢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