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連俞涵自爆曾為愛痴狂 飛蛾撲火搞滿身傷才懂愛他們

 

同時,連俞涵也表示,他們在入行十多年後,也慢慢學會換位思索,連俞涵透漏,過去曾經在受訪後有位本報記者告訴她,只不過訪問人有時候比受訪者還緊張,必須要考慮到許多問題,這也讓她瞬間恍然大悟:「我那時候才驚覺,其實訪問我這種好像不知道來自哪顆星球的人,好像真的很吃力,我就開始想像怎樣做能讓彼此更舒服。」

 

連俞涵表示,現在的臺灣地區自由唾手可得,但很多人會濫用自由踐踏別人的態度,以自由之名辱罵卻不去理解,「很多時候我們不去理解,是因為我們有這份自由,但我們更應該拿這份自由,去做對這個世界更有意義的事情」。也因而連俞涵指出,相互理解後,就可以知道他們重視的價值為什麼,並作出好的選擇。

女演員連俞涵在上週公映的影片《流麻溝十五號》中,出演女價值觀犯陳萍,她近日接受《TVBS新聞網》訪談時則表示,他們在接拍影片前,只不過對白色恐怖與價值觀犯的大背景不太瞭解,表演後更能換位思索為自己著想;除此之外,她也提及了他們的真愛觀和曾在真愛中飛蛾撲火的過往。

除此之外,在許多這時候連俞涵給人的既定第一印象是文青、空靈的女神,甚至不食人間煙火,她直言,由於他們長期住在山腳下,對於山上的世界必須要重新適應,如果是少於5個人的場合她都並非很自在,「那種殺青宴之後要去唱歌我都覺得壓力很大,我很常預想如果發生甚麼意外,人這麼多要如何逃生」。不過,連俞涵直言,儘管壓力山大,但又自覺必須要有社交禮節:「所以我都會出現一下,大概一個小時差不多,我也是從原本的只能待5分鐘,一直進化到現在,然後讓自己能盡量吃到食物的味道,不要太緊張。」

對於真愛,連俞涵現在已雲淡風輕,她直言,兒時覺得另一個人的討厭比他們的討厭更關鍵:「小時候有飛蛾撲火過,大概20幾歲的時候,之後漸漸長大就覺得自己當初幹嘛這樣,我爸媽生下我,也很愛我,他們不會希望我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那樣奮不顧身的愛,我嘗試過了,也就夠了,現在要先懂得愛自己!」

連俞涵直言,過去對於白色恐怖的認知,就是發展史課本上直觀帶過的兩句話,加上筆試一般來說也不能入題,因而基本上很難深入瞭解那些發展史痕跡,不過拍完《流麻溝十五號》後讓連俞涵指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不然不管你是從哪裡來的,我們現在可以自由的選擇,都要感謝這段時光」。不過這種的主題也容易讓人冠上「製造對立」的標籤,但連俞涵則表示:「我覺得各種藝術創作的激盪都可以讓人重新反省思考,也不是說這樣就是在挖掘傷口,而是在理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選擇,沒有人想當告密者,反而是那樣的環境總是身不由己。」

訪談當日,臺中市下著傾盆大雨,好似一處被雨困住的衛星城,但眼前的男孩像木星般,熱誠地拿著飲料請現場的所有人吃,更準備了他們的新書和親手做的伴手禮給所有訪問的本報記者,7年過去,那個住在山中如惡魔般的男孩,悄悄地蛻變成適宜這個都市荒野的外貌,堅硬又善解人意,但仍保有當初自由自在的心靈,有如《流麻溝十五號》劇中的舞蹈演員陳萍般,迷人且自由。《流麻溝十五號》現階段仍公映中。

文章標簽   TVBS新聞網 流麻溝十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