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雷霆再起》機甲重燃熱血夢

 

彰顯最深的,還是機甲。

就拿開頭混戰而言,五大機甲的團戰,從各個機甲的行動形式和槍械上上看,讓人想起了什么?不就是RPG該遊戲中經典的團隊登陸作戰啊。主人公復仇流浪者是典型的騎士藝術風格,遊俠;三位一體揮動大錘的鳳凰遊擊士,自然是力量型英雄;速率最快的軍刀宙斯,自然是敏捷性英雄;揮動著鞭子的英勇保護者,個人感覺有點像禪師。

就像首部大西洋之戰,當怪物毀掉暴風赤紅和切爾諾阿爾法時,攝影機轉換到機艙內,渺小的人類文明頃刻間消失,造成了感情上的共鳴,這就是機甲的“擬人化”特點。但是在第三部中,顯示的更為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機甲是沒有“心智”的,這也是機甲與機器人的差別。機器人能如瓦力、霹靂四號、星戰那般愈來愈像人,但機甲則相同,所謂“擬人化”,只是創建在內部司機上,而且本片安排了一個黑曜石——與流浪者幾乎一模一樣的冷冰冰的機甲,公義與惡魔的較量,差別之處,就在於內部的司機相同。

機甲與電腦人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人類文明司機與機甲的共生。舉個例子,就拿《变形金刚》而言,是把電腦人當作一種心靈方式來用的,雖然影片處處彰顯的是電腦層次感,但我們仍然把星戰當作是“活生生”的配角。

但機甲就相同了,機甲只是做為載具而存有的,核心是人,大大的機甲和小小的人類文明結合在一同,共同創造一個嶄新的“心靈”特徵,是“擬人”。同時保衛他們,擊敗外星人勁敵,這其中振奮精神,鼓舞鬥志的促進作用,絕對遠強過其它。而更為現實生活層面的考慮,所有荷里活奇幻大片的想像只不過都基於現實生活信息技術的經濟發展方向。

燃!這是必須的,此種機甲掄著大鐵拳“生砸”的影片,必須要具有這方面屬性。

所以,影片最大的看點,自然是聽覺效果。那個不用多言了,極其龐克的遭遇戰是我最為欣賞的,兩方每次遭遇戰非常慘烈,時常打到缺脖子斷腿,有的甚至被劈成兩半,此種野蠻的登陸作戰形式所導致的觀感非常熱血與直接。前半段長達50兩分鐘的反擊戰,所營造的聽覺奇觀,大熒幕效果是很棒的。

多說無益,《环太平洋2》是少於市場預期的,雖然換了編劇,讓該片的聽覺藝術風格出現了變化,沒有了首部色彩斑斕的圖像藝術風格,卻多出了直觀直接的熱血。但是核心價值觀還是沒有變化,我以前一直害怕,換了編劇之後,會把機甲拍成電影機器人,但並沒有,反倒進一步增強了對比,並非嗎?

從故事情節的角度來說,本片的故事情節甚至比首部還要好,第三部混戰10年後的爭鬥,從嶄新的“環大西洋聯合公司總部”部署計劃,到用直升機替代真人司機,其中的密謀與決斷,怪物信息技術與人類文明信息技術的結合,平添了坎坷,這是《环太平洋2》嶄新的內容。師徒關係,司機通感,升級的機甲,不變的打怪物,這是該片的傳承之處。儘管本片換了編劇,影片的勞方幕後也改成了中國資本,但這兒要說的是,《环太平洋2》骨子裡面是沒有變化的。

之前對整部影片只不過是不太看好的,一方面即使換了編劇,另一方面,影片的片花真的不堪,因而對整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下列縮寫《环太平洋2》),在未公映之前,俺是抱著等著看笑話的立場。但看過影片之後,該片能說是少於了市場預期啊,認為放低心態並並非一件好事。

文章標簽   變形金剛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 環太平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