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評價兩極分化,編劇諾蘭太任性?

 

不論從敘事技巧還是聽覺呈現出上,《信条》的後半部分與阿湯哥的《碟中谍》、範·迪塞爾領銜主演的《速度与激情》的確很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從《蝙蝠侠:侠影之谜》到《星际穿越》一以貫之的諾蘭式藝術風格:具備知名度和話題性的表演陣容,節奏感強、大氣磅礴的影片配樂,充滿著想像力的場景設計與諾蘭爐火純青的運鏡技巧。

就算《敦刻尔克》在普通觀眾們中的迴響並沒有新聞媒體預測的那般熱烈,僅憑這么十多年還算不錯的電影票房表現與高口碑支撐,諾蘭的確有足夠多的底氣與聲望,在《信条》中任性一把。

從準神片等級的8.3分,一路跌到現階段的7.8分,在國內院線公映了8天的《信条》,依然處在口碑的上升期,正在較慢迫近2002年由他執導、阿爾·帕西諾領銜主演的《失眠症》(7.5分)。

3.14億的累積電影票房戰績,將要追平2017年公映的《敦刻尔克》(累計電影票房3.39億),但再有突破已經很難。

劇中教與學的過程,就是諾蘭在一步步鼓勵觀眾們理解和接受夢境植入系列概念的過程。在《星际穿越》的諾蘭影片中,多半都有相似的概念鼓勵過程。

與其說,是諾蘭和觀眾們都太著急了,不如說,是荷里活的類型片正在步入模仿和複製的死衚衕。

還記得《信条》公映前,現代人自發的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不論是粉絲扎堆的各類影片探討群,還是豆瓣此類匯聚很多影片發燒友的封閉式門戶網站,亦或者B站此類主打原創短視頻的新興視頻門戶網站,都席捲了一陣陣關於諾蘭的旋風。

回顧《盗梦空间》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的夢境製造好手柯布,鼓勵布萊恩·佩姬出演的新人造夢師阿麗迪克妮弄懂造夢基本原理與禁忌時,運用了類似於“學徒模式“的敘事表現手法。

沒錯,約翰·諾蘭之於中國觀眾們的良好印象,仍然逗留在2010年那部充滿著感染力的《盗梦空间》,和更讓人由衷驚歎的《星际穿越》。

所以,還少不了四個最為關鍵的諾蘭要素:看上去極為複雜、絕妙的敘事、充滿著構造性與創新性的世界觀與動人心魄的聽覺奇觀。

電影公映後,諾蘭很快被充滿著偏激的觀眾們,掛上了“任性”、“高傲”、“夾帶私貨”等名銜,好似就是在一夜間,曾經萬眾矚目的諾神,和他翹首以盼的《信条》,跌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壇。

因迪斯尼新劇公映,和公映22天仍然衝勁十足的《八佰》上位,在國內院線的動態電影票房榜單上,《信条》毫無懸念地跌至第二位。

但,那部故意被現代人忽視的《敦刻尔克》,反倒彰顯了一個討厭挑戰技術創新、不願固步自封的諾蘭,真正的追求與生性。

許多觀眾們對《信条》的初步第一印象是,電影的後半部分完全是一部聽覺向的探員片。

文章標簽   八佰 碟中諜 速度與激情 蝙蝠俠:俠影之謎 失眠症 星際穿越 信條 盜夢空間 敦刻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