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F重現經典記錄片「百工圖」 回顧臺灣地區職人外貌

 

繼去年再現1970至80二十世紀電視節目記錄片「芬芳寶島」系列後,今年臺灣地區國際記錄片電影節持續發掘,將時光推到1980、90二十世紀,免費展映電視節目記錄片「百工圖」,回顧臺灣地區職人當年面貌。

相較於更晚期的中華電視記錄片如「芬芳寶島」、「映像之旅」,聚焦民俗文化與地方韻味,總共7季85集的「百工圖」內容介紹社會上各行各業,涵蓋石礦建築工人、機械復原人員、的士駕駛、Disco DJ、廣播電臺播音員、小說家、警員等。

此次TIDF將精選15部「百工圖」系列經典作品,以「時光台灣:1986-1991『百工圖』系列精選」展出方式,自5月6日至15日影片節前夕於國家影片及視聽文化中心1樓免費放映。

「百工圖」總製作人王小棣也藉由TIDF分享,這系列電視節目記錄片是她自英國遊學回國後,思索「什麼是國家」而策劃攝製,希望藉以與觀眾們溝通交流、認識從事基層工作的人民。現如今這批電影再次問世,讓她讚歎,「想不到這麼多年過去,還有機會看到『百工圖』。」

編劇王小棣攝製的「百工圖」系列經典作品「抬頭看我」,探訪影片看板繪師的工作現場,並藉由專訪數名國寶級畫家及其父母,一探家族式經營的行業民族特色,更反映影片市場起伏轉變。圖/TIDF提供更多

編劇黃明川主演的「百工圖」系列經典作品「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深入嘉義澳花村,追隨採石工的三日作息時間下山記錄,建築工人、物業公司輪番解說各式各樣開採的處理方式,和工作與產業發展中碰到的困局。圖/TIDF提供更多

臺灣地區國際記錄片電影節(TIDF)今天公佈聲明分享,「百工圖」是由廣播電視節目公募基金出資製作,徵調3家國營廣播電臺聯播的系列電視節目記錄片。

編劇們以專訪和實地考察攝製,讓勞動者們能在攝影機前侃侃而談,可說是臺灣地區最先的「職人」紀實電視節目,深刻影響當時觀眾們對「紀錄片」的想象,頗具時代象徵意義。

由於電視節目多集數的市場需求,「百工圖」成為很多影視製作工作者初試啼聲的園地,包含編劇黃明川、吳乙峰、郭笑芸、曾壯祥、遊堅煜,和以實驗動畫電影聞名的杲中孚、音樂家高重黎、圖像社會活動家井迎瑞等人,都藉著攝製記錄片步入社會的各個角落,從實踐中贏得創作養料。比如黃明川就因拍了「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負面影響之後創作關於土著主題的「西部來的人」。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