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導演高黃剛:創建人物心理世界,脫離“化石化、概念化”

 

新華網上海4月1日電 (本報記者 高凱)日前,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策畫、賀蘭山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主旋律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公映,依照“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人生經歷翻拍,講訴了自己一間三代人在帕米爾高原與邊防戰士共同守邊的故事情節,並再現了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入冰窟的幼兒而英勇犧牲的事蹟。

電影監製、導演、總編劇、藝術總監高黃剛近日接受專訪時介紹說,人物傳記片要突出的是人物的重要事蹟和思想原點。

有了人物的定位之後,高黃剛決定緊緊抓住那個主幹,將更多的筆法用在他的感情、努力奮鬥經歷、宗教信仰、心靈象徵意義上,“影片必須直接創建人的心理世界,在價值觀涵義、人文情懷上,脫離‘化石化、概念化’,進而在更高層面上回歸電影美學,開掘出發人深省的文學文化神學意蘊與史詩意味。”

2021年1月4日,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入冰窟的幼兒英勇犧牲。4天后,這群電影人就日夜兼程開始籌拍向英雄致敬的影片。抵達拉齊尼·巴依卡家的情景,高黃剛迄今依然清晰地記得,“這天陰雲密佈慕士塔格峰似的也在為英雄的離開而哀傷。”院子的草棚下同拉齊尼一同巡邊的犛牛看著他。拉齊尼時常幫鄉親們送貨的白皮卡車後備箱空空蕩蕩物是人非,只有身旁護邊摩托上的紅絲帶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

“當拉齊尼跳進寒冬的冰湖捨身救人的瞬間,是什麼樣的思想世界在支撐著他?他靈魂成長的原點又在哪裡?”當高黃剛想起拉齊尼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對被救幼兒的母親說如果時——“你的小孩和我的小孩都是一樣的小孩,請千萬別太過哀傷。”那個這時候,在那個高原上的小小四合院,高黃剛有了清晰的答案,“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長期的薰陶就可以成就英雄的宗教信仰,是經歷過困難的考驗就可以鑄就英雄的堅韌。”

對此,高黃剛說,他在時空處理上用盤龍古道做為載體,分割出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空。“沒有路時小孩們上學只能滑雪走壁,沒有兩個小孩是沒有受過傷的,拉齊尼兒時小夥伴夏布娜就是在上學馬路上墜崖的,這是邊防戰士劉中央紅軍留下來修路的內在動因。新時代盤龍古道修好了,農牧民們遷址到了新的定居點,今天小孩們上學有了校車。過去時空攀爬上學的難於,與現代時空校車上小孩們充滿著美好的笑臉,襯托出了時代在變化。”(完)

【編輯:黃鈺涵】

整部具備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主旋律電影被指出呈表演“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榜樣人物的刻畫上,呈現出真實自然,頗具人性寬度的效果。

電影中,用數個感人的片段支撐起拉齊尼·巴依卡的思想原點,為低濃度的感情找尋到了根本原因,讓觀眾們的敬佩贏得了釋放的進口。

從拉齊尼·凱力迪別克和劉中央紅軍肝膽相照,到拉齊尼·巴依卡和劉朝的情重姜肱;從生死相伴的巡前場,到打通高原廣大群眾美好生活之路的盤龍古道……這部影片都在發揚各族人民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宿命與共的共同體經營理念。

生活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護邊員們是很獨有的族群,一代又一代戍守邊疆是自己的傳統,這和高黃剛以往接觸的題材完全相同。在鳥兒都飛不過去的喪生之谷吾甫浪溝,自己要面對的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寂寞與生死世間,而拉齊尼一間四代就是在這種的環境中生存的。在常人無法想象的生長環境中,拉齊尼薰陶了奶奶、母親以及無數的邊防戰士守邊護邊使命的神聖,給少女拉齊尼的心底留下了深深地的印記——臥病在床的奶奶步履蹣跚,卻不忘邊防戰士的安危;媽媽頂著幾十年不遇的暴風雪與農牧民一同把軍用物資送至哨所……父輩樹立的思想國旗,在拉齊尼·巴依卡內心深處種下了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邊關、家國、奉獻、守護隨著他的成長,成為人生教條。

比如說,當邊防官兵們給與倒在巡邊馬路上的白犛牛“汗恰”最低禮遇時,陪伴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巡邊二十多年的白犛牛,用不捨的表情、堅實的身影,告別同袍。

在電影內部結構中高黃剛重新加入了常人難以看見的心靈禁區艱險場面,在許多人認為多少會有不適,但高原守邊護邊的事業本身就是艱險的。“像拉齊尼在生死關頭勇救跳入冰裂的戰士王烈、犛牛‘汗恰’在巡邊馬路上脊樑摔斷犧牲,那些重場戲鑄造了拉齊尼沉穩、凜冽、剛毅的個性和內在的精神力量。”高黃剛說。“拉齊尼言語不多,但表情當中散發出清澈的明亮。”這是高黃剛反覆提到如果。

文章標簽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