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用諾蘭教條的形式,拍出比《八佰》更令人深思的《金刚川》

 

由於《八佰》公映沒多久,而且《金刚川》很自然也被拿來對比一下,儘管三部戰爭片都是有敘述過橋的片段,但在象徵意義上是略有不同的。

看著愈來愈更讓人傷心萬分的鏡頭,也讓我們不斷的去感恩,感恩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靠前現代人的“血肉長城”換回來的。這一刻,我們都會自然落淚了!

“起來,不願做奴的現代人,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看見最後那個角度故事情節,我們腦海中裡自然會浮現起國歌的歌曲。

都是內戰影片,只不過是不必對比的

非也,如此看似“諾蘭教條”的影片表現手法,在內戰影片中是較為尤其的。用多維度上看一場內戰,就能看得更真更清晰,但是認真看下去,會越看越感覺虐心。

《金刚川》就是抗美援朝中一個“冰山一角”的故事情節,但象徵意義重大,在過了金剛川這關,前面就是全面勝利。

最後一個角度“橋”,更燃更有深刻象徵意義

在抗美援朝時,我國軍備軍用物資很稀缺,這也自然帶來劣勢。但中國人的堅強和無畏,在戰場上令勁敵也自然生畏。

反倒個人感覺,《金刚川》能與《决战中途岛》相提並論。即便同樣是內戰中的轉捩點會戰,但是還是用了內戰兩方的角度上看內戰,並並非純粹遭遇戰過程。

戰俘、直升機、火炮,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是用了四個角度來同一場遭遇戰。因而,當第三個角度開始看,觀眾們就會有“橫越”的感覺,怎么同樣的戰爭場面又看一遍了?為什麼影片播出錯了!?

這種更會更讓人去深思內戰背後的象徵意義,發起內戰的人,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

我們能先了解故事情節大背景,再去看整部片

《金刚川》拍出來,並不只是給國人看

文章標簽   八佰 金剛川 決戰中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