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楚原:“終身沒什么成就”的一代宗師

 

《七十二家房客》雖非原創,但楚原的“在地化”創作,幾乎是天衣無縫的。整部電影的熱銷,更無意中復興了粵語片。

在武俠小說影片的世界裡,胡金銓和楚原都重水墨,相同的是,胡金銓在山野之間水墨,而楚原在攝影棚內水墨。

假如楚原當年在復旦大學畢業,並回到大陸工作,他很可能將也會成為非常傑出的生物化學工程師,但華語電影界就會因而而少了一名一代宗師。

楚原晚年在澳門電影圈,主要在TVB當甘草女演員,更可見他是樂天達觀之人。

1959年,楚原編劇《湖畔草》南洋電影院票根。

5、《七十二家房客》:不敢掠美

書中,楚原的口述僅30餘頁,可謂言簡意賅,卻乾貨滿滿。

1973年,楚原與嶽華、井莉、胡錦、何守信、沈殿霞在《七十二家房客》劇組。

“我曾經跟邵先生談過,說何莉莉在劇中只不過不必須懂劍法的,這種說服力會更厲害,即使她只需用愛去復仇。但由於當時盛行功夫片,又盛行脫衣,而且邵逸夫先生說什么也不敢。”(P32)

楚原一生編劇的電影、電視劇少於百部,出演的電影、電視劇也有多部,他是澳門電影界妥妥的一代宗師!這是他的“終生成就”!他不負此生!

在楚原打拼電影界的二十世紀,成為一位編劇,常常須要經歷許多的磨練,即便是很傑出的人,也得熬上很多年頭。

轉載請標明著作權 | 鑑片工場

倪匡促成了楚原拍《流星蝴蝶剑》,但《流星蝴蝶剑》的成功,與楚原的“偷偷”翻拍也是分不開的:“後來倪匡寫了《流行蝴蝶剑》的電影劇本給我,但我發現電影劇本只有律香川和老太,即孫玉伯的鬥爭部份,沒有寫小蝶、孟星魂、葉翔那兩個配角。只好我偷偷地全數改了,拍成電影了《流星蝴蝶剑》。”(P35)

華語電影史也已經有數百年的發展史,真正被影史銘記的編劇只不過是能數得回來的——影壇的光鮮亮麗之下,是殘暴的修羅場。

“……只好倪匡便說最近金庸寫了一部《流星蝴蝶剑》,是改編自《教父》的,寫得很好。邵先生聽後問我是不是看完,只不過當時我沒有看完,但硬著頭皮說看了,結果邵逸夫先生叫倪匡替他寫個電影劇本出來。”(P35)

上面,援引若干,以紀念那位澳門電影界的一代宗師。

每年的11月2日,澳門電影界的眾多仝人,都要聚在一起為楚原慶生。這幾乎成了澳門電影界的固定節慶。這就是他桃李滿天下,人緣好的最佳見證。

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懊悔,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愧,那你就能驕傲地對他們說:你不負此生!

1976年,編劇楚原與嶽華、凌雲在《流星蝴蝶剑》劇組。

楚原所言或是略有誇張,但所言非虛。

楚原編劇的“金庸影片”,唯美、浪漫,更把攝影棚美學推至了極致。

1977年,楚原主演與狄龍在《多情剑客无情剑》劇組。

在口述的最後,楚原說:“但是做影壇嘛,五萬人中只有一個成功,十個成功的,只有一個賺到錢,十個能掙錢的,只有一個能夠把錢積存下來。環顧影壇,能夠好好過日子的啊不多,就是電影叫座的也不見得能做得長久,兩三年便又消亡了,你說有多命?”(P45)

6、盲打誤撞成為“金庸影片”的代言人

2018年4月,楚原贏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生成就獎刊登得獎感言。

2022年2月21日,驚聞澳門電影界的一代宗師楚原逝世,享壽87歲。

1960年,編劇楚原與白燕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劇組。

楚原是一個頗有文藝情懷的編劇,他和商業嗅覺極為靈敏的邵逸夫不免有武裝衝突。

我曾當過某影片節的海選評委,幾百部影片中,只有約二十部左右能夠入選,最後能夠得獎的更是隻有兩部,“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左右。

校對 | 張鴻潤

200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發行了《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楚原》。

“當年,倪匡先生寫的電影劇本,邵先生是較為有信心的,也全靠他幫腔,不然我死定了,已經八個月沒有戲拍。”(P35)

1972年,編劇楚原與何莉莉在《爱奴》劇組。

解放之初,中國能夠考進學院的人少之又少,楚原能夠考進中山學院,絕對是天之驕子。

“至於《七十二家房客》(1973年),成功的並非我,而是原來的音樂劇電影劇本,我但是當時靈感到,把它和澳門當年的情形融合罷了。……在我成長的這時候最盛行的是新現實主義,我也受到影響,而且我把當時的社會環境都包含在《七十二家房客》裡,像‘有水有水、無水無水、要水放水、無水散水’那些,全部都是真事。”(P33)

在同行、徒弟、合作者眼裡,楚原是“最沒有大導演模樣的大導演”。在劇組,他穿著隨意、為人和藹可親,完全沒有架子,卻獲得了普遍的敬重。

一發不可收拾,楚原一口氣拍了約二十部“金庸影片”,更創辦了“金庸-楚原-狄龍”的“鐵三角”。楚原編劇的“金庸影片”中,不免有自我重複的濫觴之作,但無損他做為“金庸影片”的最佳代言人。

劇組的好好先生,電影圈的老頑童,應為楚原最佳寫照。

“《湖畔草》(1959年)是我首部正正式式寫電影劇本、做編劇的戲,當時我十九歲,全中國只有我和嶽楓是十九歲當編劇的。”(P16)

2、少年得志

張寶堅在入行前,是復旦大學物理系的小學生。“在唸物理系四年級時,我罹患胃病,被迫停學兩年來港看病。”(P12)他就此滯留澳門,並因母親張活遊的關係入了行。

最後,他分享了保爾·柯察金的詩句來總結他們的一生:“

楚原從出道到成為編劇,但花了一、一年的時間,絕對算得上少年得志。所以,天分異稟以外,“家學淵源”也幫了他很多的忙。

1、“985”肄業生

一部好影片,一定是刨去娛樂後,還能具有基礎教育象徵意義和社會職責。——@張鴻潤Schemer

2018年4月15日,楚原在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領獎時,他不改老頑童本色,先是“自謙”或“自黑”了一番:“將終身成就獎,頒給終生沒什么成就的楚原,其實逼我說一句受之有愧。”

楚原在重新加入邵氏電影公司之後,主要主演“廣東話殘片”。楚原主演的“廣東話殘片”逾七十多部,牽涉各種類型,當中有很多“為稻粱謀”的經典作品,但也留下了許多 “新現實主義”的經典之作,如《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代宗師楚原是影壇的“成功人士”,但他卻深知,影壇只不過是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行業,不被看到的才是絕大多數。

楚原唸書的二十世紀,並無“985”學院之說,該處只是借用,說明他當年是妥妥的學霸。

7、影壇有多殘暴?

3、“新現實主義”編劇楚原

楚原本名張寶堅,“藝名”楚原,據他說是“隨意揭開兩頁詞典而來的”。(《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楚原》P7,下文引文皆出自於該書,僅標頁碼。)

楚原編劇或參演的經典作品,我看完的也有多部。他編劇的經典作品中,既有“新現實主義”的文藝片,如《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年),也有“異色”經典《爱奴》(1972年),還有復興廣東話影片的《七十二家房客》(1973年),更有引領熱潮、自成體系的“金庸影片”,如《流星蝴蝶剑》(1976年)、《三少爷的剑》(1977年)等。

4、《爱奴》:用愛復仇

假如楚原完全依照他們的設想來攝製《爱奴》,電影無疑會更為極致,但少了香豔與槍戰的包裝,電影在市場上的確可能會折戟沉沙。

“至於我影片裡的構圖、佈景等各方面,我想多少有受到中國畫裡頭水墨派技法的負面影響。”(P36)

這只是許多年長編劇的首場“小組賽”,真正步入行業後,還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

“比如在《可怜天下父母心》裡,將兒子買下自己之後,煮一頭鹹蛋給她吃;這些兒女沒有錢去治病母親的病,便外出行乞,結果在乞錢時碰上父親等很多很多的故事情節,只不過全部都是出現在澳門的真人真事,它亦能說是歷史紀錄了1960年的澳門。”(P20)

“回憶起我一生人看完的這么多戲,我最喜歡的還是新現實主義,就是第昔加(德·西卡)、羅西里尼等人的經典作品,特別是第昔加的《擦鞋童》(1946年)、《单车窃贼》/《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米兰奇迹》(1951年)這幾部戲,我是極為鍾愛的。”(P18-19)

文章標簽   七十二家房客 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楚原 湖畔草 愛奴 多情劍客無情劍 三少爺的劍 教父 流星蝴蝶劍 米蘭奇蹟 偷自行車的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 流行蝴蝶劍 擦鞋童 單車竊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