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扭轉戰況的致命一擊,全景式重現堪比記錄片

 

影片並沒有單獨聚焦某一個人物,而是展現出了從大將軍到戰俘的群戲。但是幾乎沒有虛構人物,更沒有硬性植入過於煽情的男女感情戲。

影片中展現的他吸入過多酸性液體也是真實出現的,他也因而早早退役,未再飛向藍天。

影片並沒有直接針對中途島會戰展開,而是通過國軍伏擊珍珠港,盟軍空襲大阪和情報戰、最後的中途島對決四個章節進行重現。

除此之外,影片中也展現出了珍珠港事件後,盟軍空襲大阪的報復行動。這段史實在安德魯·貝的《珍珠港》裡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盟軍那邊,第二主人公貝斯特,是當年這場會戰中的王牌機師和戰鬥英雄。他駕駛俯衝戰鬥機刷新了投下一顆炸藥就炸沉國軍霧島號的成績。

情報部門官萊頓和他率領的羅徹雷諾情報部門小組成功破譯和確認國軍密電中AF代號即為珍珠港,這為盟軍在珍珠港的登陸作戰部署和會戰的勝利起到關鍵性促進作用。

除了2001年安德魯·貝主演的《珍珠港》,1970年美日合拍的《虎!虎!虎!》才是最先全景真實展現出國軍伏擊中途島的電影。

在非常有限的財政預算下,羅蘭·艾默裡奇還是較好的順利完成了整部戰爭片,他擅於的大場面、多線敘事都在電影中運用自如。

珍珠港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二戰的一場關鍵會戰。

已經很久沒看見像《决战中途岛》此種全景式大場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影片了。

能說,電影《决战中途岛》事無鉅細的將這段發展史從前到後講訴了一遍,甚至當年荷里活編劇詹姆斯·雷諾1942年攝製的記錄片《中途岛战役》都不忘在影片中呈現出。

此次羅蘭·艾默裡奇主演的《决战中途岛》,與近些年來的內戰影片最大的相同,就是它儘量地去還原了發展史史實,全景式地再現了珍珠港會戰前後的發展史過程。

主演過《后天》、《2012》、《独立日》系列,以攝製大場面災難片著稱的編劇羅蘭·艾默裡奇,擔當了整部內戰鉅製的編劇。

那些人都是發展史中的真實人物,並在會戰中都起到了關鍵性甚至決定性促進作用。當電影最後將自己的真實相片展現出在鏡頭中,讓人頓感發展史的厚實和滄桑感。

2001年的《珍珠港》,在電影場面和發展史實際上,都較好的呈現出了這場決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史走向的伏擊,但安德魯·貝重新加入的虛構人物三角戀故事情節線,卻讓影片在文化的關愛以外多了一點點狗血的香味。

比如說那位《保龄绿每日新闻》的仁兄說到:此種類別的戰爭片之後拍過N次,但是拍得很好。這一次只是插進過多CGI特技,用特技替代了人性。

2017年的《敦刻尔克》更像是諾蘭編劇獨特影片詞彙的測試,2016年的《血战钢锯岭》則是梅爾吉普森對殘暴內戰中英雄個人的頌歌,2006年《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是伊斯特伍德從敵對兩方各自角度對內戰的思考。

認真挖掘和了解了那些發展史細節的軍迷第二次世界大戰迷,堅信更能獲得一種觀影的樂趣和震撼。

在電影中,這三條人物線都有更讓人第一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出現,而那些也都完全基於發展史史實。

人物則圍繞以貝斯特、邁克拉斯基等為代表的盟軍戰鬥機機師,大西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和情報官萊頓,國軍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山口多聞等高級將領,四條線展開。

發展史上,不論是伏擊珍珠港還是中途島戰役,都曾被數次搬上大熒幕。

羅蘭·艾默裡奇領到的財政預算只有1萬美元,較之當年《2012》2萬美元少了三分之一,即使當年的《珍珠港》,也有1.4萬美元的財政預算,這還算不上通脹。

儘管是一部英式主旋律影片,《决战中途岛》在刻畫英雄的同時,並沒有貶抑和抹黑敵方。這或許是國產抗日救亡神劇永遠想不知道的事情。即便如此,影片在北美地區公映後影評人的評價不高。在爛蕃茄影評人中的新鮮度只有區區的36%。

以群戲居多的影片,在選角方面讓人驚喜。我們能看見許多熟識的女演員臉孔,這裡頭有商業上的考量,但同時也讓人物更有辨識度。

文章標簽   血戰鋼鋸嶺 保齡綠每日新聞 後天 敦刻爾克 2012 虎!虎!虎! 獨立日 決戰中途島 中途島戰役 硫磺島來信 珍珠港 父輩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