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黃色經典IP,《铁道英雄》重現壯懷激烈的燃情歲月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標明出處。

“南邊的木星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古箏,唱出那感人的歌謠……”廣為傳唱的黃色歌謠再度響起,喚起了數代觀眾們血脈中的黃色DNA。由楊楓執導,張涵予、範偉等主演的電影《铁道英雄》在黃色經典IP的表演藝術重構上,呈現出了更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厚實歷史感與現代視角重合,再次展現出了中國人民壯懷激烈、為國而戰的燃情歲月。

近幾年,革命發展史題材中的英雄書寫呈現出新趨勢,特別強調日常生活的生動映照,著重內心世界的感情流動,並通過高潮迭起的話劇故事情節,彌合細小切口與宏偉敘事之間的鴻溝,將人物刻劃得更為真實而三維。《铁道英雄》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115師“魯西南鐵道隊”的抗戰事蹟,將視角對準宏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眾,深入發掘抗戰思想文件系統,突出英雄人物的性格氣質。

《铁道英雄》重返發展史現場,重構經典故事,呈現出英雄史詩的悲壯美。運用革命象徵主義敘事範式,《铁道英雄》濃墨重彩地寫出民族英雄燃燒信念、捍衛家國的史詩篇章。在敘事內部結構上,影片開篇以記錄片式的莊重感,將鐵道英雄的故事與抗日救亡全景勾連起來;在情節鋪排上,本片在沿用類型片模式的基礎上,疊加多元化的技法,實現了情境渲染與劇情的協調交流。

編輯:徐璐明

對中國觀眾們而言,“鐵道游擊隊”的故事情節可謂耳熟能詳。1954年中篇小說《铁道游击队》出版發行後引起轟動,1956年公映的同名影片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依照這一黃色經典IP翻拍《飞虎队》《铁道飞虎》等數部影視劇都曾引發關注。為的是探索革命發展史題材創作的新路徑,《铁道英雄》主創人員團隊在大量考察和歷史文獻查詢的基礎上,技術創新英雄人物的刻劃形式,運用象徵主義的敘事範式,讓觀眾們贏得了嶄新的審美觀體驗。

全景眺望視角與近景實時特寫的交疊運用,打造出具備輕工業層次感的宏偉場面;激昂的動作場面和燃爆的遭遇戰景象,將觀眾們送回這個熱血澎湃的燃情歲月;凌厲的圖像詞彙、冷冽的場景營造與壓抑的配樂藝術風格,共同給電影患上兩層驚悚顏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走向、多線交疊的敘事模式,讓《铁道英雄》的話劇故事極具衝擊力和韌性,呈現出人物多樣而細膩的情感世界。

星星之火,能燎原。《铁道英雄》不但著力刻畫了英雄典型老洪、軍人英雄老王,也勾勒出小石頭、醫生莊研等用愛國熱情書寫最美芳華的有志青年形像。每一名投身於那場艱辛遭遇戰的人,都緊握著手裡的星火,點亮了通向勝利的公路。那些小人物本非傳統象徵意義上的英雄,但當自己匯入發展史洪流中,抵抗意識逐漸覺醒,展示出了英勇不屈的品德。圍繞前赴後繼、捨生忘死的人物群像,影片勾畫了兩幅震撼人心的抗日戰爭全景圖,呈現出普通族群在家國危亡時共同的理想信念,突顯中國人民共御外敵、保衛山河的愛國主義思想。

作者:商慧 宣晶

電影《铁道英雄》由楊楓執導,張涵予、範偉等主演。圖為本片海報。

血淚寫就發展史,熱血曾灑沙場。從《铁道游击队》到《铁道英雄》,“為時代肖像,為英雄立傳”的表演藝術經營理念不斷綿延生長,隨著主旋律影片的攝影機詞彙、敘事形式等趨於多樣、多元,中國式英雄的形像愈發三維、鮮活。

文章標簽   鐵道游擊隊 鐵道飛虎 飛虎隊 鐵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