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澳門底層社會的遮羞布,《麦路人》——部被高估的電影

 

儘管專業人士點評《麦路人》的人物性格不飽滿,共情力度嚴重不足,但這仍然是一部被高估了的電影。通過它我們切實看見了澳門底層人士的真實生活現狀,感慨人生百態。讓人欣喜的是,在此種落魄的生活之下,低賤又渺小的麥途人抱團取暖,或許是引導自己堅持下去的最後動力系統吧。

你去過下午之後的肯德基嗎?在澳門,夜裡的肯德基不但有杜塞爾多夫和薯條,還有一大群生活窘怕、無處可居的人,自己沒有棲息之地,只能在24半小時營業的餐廳裡休息。

儘管影片票房不佳,但是豆瓣上關於《麦路人》的影評人卻是一片叫好。許多人說整部影片是揭開澳門底層社會的遮羞布,展現出了最真實的生活苟且。宿命的束手無策,生活的無可奈何,看完《麦路人》整部影片後更是如此感嘆,幸虧在這落魄的生活下,還有一大群同病相憐的人相互支撐,贏得黑夜中的最後一絲溫暖。

即便再難,過氣歌女阿珍一直默默地的陪伴在博哥身旁。自小雙親情感破裂,讓她很希望有一段美滿的情感,曾經和博哥的一面之緣,在她內心深處深深地埋下一顆種子。儘管不肯表達,但阿珍希望陪伴博哥能夠重新振作起來。

還有即使遊手好閒,被父母嫌棄的深仔;看見老公自殺後,不肯回來的等伯;被奶奶攆出家門,債臺高築的單親爸爸小慧,自己有著相同的大背景,相同的家庭,卻有著同樣的心酸苦楚。秋紅的渴求,小慧的期盼,等伯的心痛,看見那些人,讓人感慨平凡的生活是如此奢侈。

在《麦路人》整部電影裡,人生百態被詮釋地淋漓盡致。片子由劉德華與楊千嬅領銜主演,還沒在內地公映前,就已經在大阪影展中贏得了電影獎的提名,在所有覺得《麦路人》以社會視角出發,能成為引起社會公眾關注的熱議電影時,上映首天電影票房卻以慘淡告終,讓人瞠目結舌。

身為麥途人中的一員,劉德華出演的博哥,卻維持著最後一絲尊嚴,生活再苦都要身穿西服,為身旁的人出謀劃策。曾經的他也是金融圈有頭有臉的人物,卻即使一次失利的投資鋃鐺入獄,內心深處牽掛著父親卻一直不肯去見,只能默默地的在角落中瞭解父親的現狀。

許多人不懂麥途人的意思,它的廣東話讀音與陌途人相近,實際指的是流離失所的底層僑民。那些人迫於生計,夜間輾轉於數個地方打工,等早上到肯德基湊合睡一覺。自己不能躺在椅子上,為的是不負面影響別人用餐,都是倚在或坐在桌子上休息。

在帶著其它麥途人打工的這時候,還邂逅了他們曾經的下屬。下屬開著豪車,對博哥冷嘲熱諷,掏出一沓紙幣來讓博哥給他們洗車,在自己都無動於衷的這時候,博哥一把接過了紙幣,為曾經的下屬擦車。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他,已經顧不上所謂的尊嚴,在那一刻的他認為,和麵子較之,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標簽   麥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