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離開了,但自己也留下了

 

那個地球上生活著70多億元人,每一人的一生大概會碰到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人約有39778人,僅僅會和3619人熟識,最後親近的通常不少於275人。

免責新聞稿:照片及部份文字引用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行為請取得聯繫刪掉!

如果經典作品一直在,便總會在某一個時刻的某一個地方引發懷念,而這份懷念又會不斷增進,慢慢變成內心深處難以忽略的悲傷。那是永遠也未曾擁有過這顆明星的悵然,也是曾被這顆明星的光芒照耀過的歡愉,更是眼看它們跌落天際的惋惜。

不論自己是什么類別的人,幾乎都是這個式樣的人中最好的範本。

在《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讓許多觀眾們第一印象深刻的對白:

這是一個可以被遠觀近看的時代,如果我們想,這些被我們尤其關注的“陌生人”完全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國度、詞彙、相距都不再成為障礙,惟一能真正阻隔這層關係的只有喪生。

即便是那些最親近的人,也可能將在餘生歲月中被迫漸行漸遠,直到彼此間遺忘。

隨著回憶錄影片《梅艳芳》的公映,喚起了許多人內心深處關於“這個明星”的記憶。

圖像技術使全世界的人好似置身於一個非常大的場地之中,這些熠熠生輝的人被推選到舞臺中央,無數的陌生人把視線投放到自己頭上。

另一方面,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定格在熒幕之上。即使歲月變遷,自己參予的這些經典作品還是會留下來陪著這些討厭自己的人。

有人企圖模仿他們的聲音,有人把自己化為他們的樣子,可終究是畫皮難畫骨,永遠也成不了他們。

自己也許是許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近身見過一次的人,卻在許多人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烙印,甚至可能將被負面影響了一生。

儘管自己返回了,但如果自己的經典作品還在,現代人對自己的鐘愛還在,自己也就未曾真正返回。

那些人曾陪著許多小孩長大,陪著許多年輕人蛻變,也曾慰藉許多寂寞的人,自己是很多人內心深處熟識的陌生人。

1993年,黃家駒在音樂會上說1994年我愛你,卻在當年不幸墜亡。

就像每年一到4月1日就會懷念張學友,提起劉德華就會聯想到吳孟達,聽見《海阔天空》就會記起黃家駒......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比過去的這五十年間把人與人的相距拉得如此近。我們能足不出戶就聽見來自大洋彼岸的布朗·泰勒的聲音,只須要輕輕地按兩個鍵就能看見被譽為“腐國最後一個直男”的抖森最近在音樂劇中穿了上衣。

現代人看見了自己的天分,閃光燈點亮了自己的外貌,各種各樣的螢幕一遍又一遍放映著自己的身影。自己是普通人眼裡的明星,遙遠得好似高高聳立在天邊,卻又近的似的只是隔著兩層厚厚的螢幕。

“假如在這邊的世界沒人記得你,你就會消亡,這就是最後的喪生”。

不追星的人很難理解一個正能量的“明星”對一個人的象徵意義。

但是,“明星”卻不一樣。一方面,聚光燈下的自己是那般的鮮活,美麗,充滿著氣質,或張揚灑脫,或柔情正直,或火辣優雅......

但肉身的消失又並無法使自己從我們的記憶中徹底抹去。我們還是能在想念張學友和張國榮時關上影片《胭脂扣》,失落失意時循環播出Beyond樂團的《海阔天空》,忽然看見劉德華時回想起吳孟達的面龐。

記憶中的自己似的一直沒變,好比成龍依然能鼓著一身關節發出一聲“啊打”,林正英還是可以穿著道袍跳來跳去地捉鬼,午馬興奮時依然揚眉怒目,劉星的奶奶文興宇同學還是一臉和藹。

即便有的歌手沒有那么璀璨,卻還是會讓許多人在想到自己時黯然神傷。

圖像技術讓無數的陌生人記住了他們,他們也用自己的形式璀璨了光芒。

文章標簽   胭脂扣 梅豔芳 尋夢環遊記 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