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本世紀最好的奧地利影片

 

對有一段第一印象很深刻:主角斯特曼的上級領導講訴拘禁著名詩人此種“第四類音樂家即人本主義者”的“竅門”——什么也不做,只是讓他與世隔絕三個月,之後再放出。著名詩人會顯得毫無威脅,同時再也締造不出任何經典作品。

覺得很血腥。斯特曼在竊聽的過程中,被著名詩人妻子的真愛、對錶演藝術的追求所病毒感染,這證明了幸福的東西的價值。而獨裁,阻礙甚至停用了它。

這是一部榮膺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奧地利電影,業內口碑很高,但是初看第一遍的這時候我和很多觀眾們一樣沒有發現整部片子的出彩,但最最近重溫過程中愈來愈深刻領會整部影片的價值。

故事情節大背景被設定在1984年,這本身就是個很值得玩味的數字。威廉·奧威爾在《1984》整部短篇小說裡書寫的,就是此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社會。當投訴、監視管理制度被當做正面行為獲得支持時,它就會助長一部分人濫用公權力。試想一下當別人能即使價值觀下獄,而你將自己的生死玩弄手裡。甚至能借助這份威脅滿足私慾,這是多么“爽”的一件事。

波蘭人拍得影片總是在高傲中帶著點親情,一個殺手動了情的故事情節,精采的開始,巧妙的結局。民主德國題材,懸念迭起,人性衰退,正直最終擊敗惡魔,全篇沒有太大的最高潮,但就這種平靜的暖心著。

文章標簽   竊聽風暴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