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柏林臺灣影展」16部國片體量創紀錄! 8月奧地利雲端積極開展 多元片單行銷臺灣地區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及駐奧地利代表處贊助與支持、「映像臺灣Impression Taiwan」承辦、「臺灣電影工具箱」與「國家電影中心」主辦的「柏林臺灣影展」堂堂跨入第三屆!於8月20日至29日選映涵蓋4大單元在內的長短片共16部,放映數目更是電影節設立以來最低體量。上一屆為因應禽流感而首度使用的線上電影節一炮而紅,每場線上公益活動都吸引了千人以下共襄盛舉,並吸引數家奧地利新聞媒體讚譽報道。禽流感帶來的發生改變反倒觸及到更多的觀眾們,策展團隊因而決定去年沿用同樣的線上方式,讓身處奧地利的各地粉絲在家也能夠體會充滿活力的電影節氣氛。

「柏林臺灣影展」系西歐最小規模的臺灣地區藝文公益活動,策展團隊「映像臺灣 Impression Taiwan」於2017在奧地利備案立案後,每年策展迄今已迄第三屆。該屆「柏林臺灣影展」之主題為「臺灣人的多樣面貌」,期望藉由聚焦各式各樣臺灣地區人物的側寫,映照出在地多元的文化背景,探索農地的記憶與感情。策展人林婕穎則表示:「這次我們藉由4大單元主題間的相互呼應,譜寫出臺灣人身處山海之間的哲思與自我探索,同時帶領德國在地觀眾跨越地理邊界,以影像理解臺灣人的多樣面貌及內涵。」

駐德大使謝志偉也祝賀道:「誠心祝福第四屆柏林臺灣影展順利成功。幾位有理想、有毅力的臺灣年輕人協力讓這個影展逐步地專業化,不論是策展、選片或週邊活動,都有成為德國地區具有指標意義的獨立主題影展的潛力。期盼未來將有更多觀眾能藉此認識臺灣的多元文化及社會風貌,成為臺灣在德國的櫥窗。」

【通向自由:新聞自由在臺灣地區】:《阿紫》

【音樂家】:《千年一問》

影展開為黃嘉俊編劇的《男人與他的海》,讓觀眾們跟著海洋小說家廖鴻基及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一起出航,藉以愛上並理解大海;開幕片為廖士涵編劇的《尋找達魯瑪克》,除了能完整一窺部族生活外,亦看到農地、山林、人類文明及農作物間密切的關係,展示出部族人文最單純的旺盛生命力。三部記錄片經典作品觸及海洋山林與臺灣地區島民的密切聯結,藉著「面向海、背向山」的詩意,譜寫出臺灣地區人身處山海之間的哲思與自我探索,無論在題材或藝術風格,都展現出臺灣地區影片的多元面向。值得一提的是揭幕片《男人與他的海》放映僅有8月20日揭幕夜惟一一場;而「種籽設計」製作的動畫電影將與開幕片《尋找達魯瑪克》一起聯映,有興趣的觀眾們絕對不容錯過。

歌迷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mpressiontaiwan/

【開幕】:《達魯瑪克的家學與小米學》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pressiontaiwan/

【探險家】:《流浪神狗人》

取票網址:https://vimeo.com/ondemand/TFFB2021

Youtube 預告:https://bit.ly/3hvAQbB

【揭幕片】:《男人與他的海》

官網:http://festival2021.impressiontaiwan.org/

※圖、文由:維也納臺灣地區電影節提供更多

去年電影節選片4大單元為「通往自由:人權在臺灣」、「藝術家多樣面」、「探險家」及影片單元「遊子:移工短片合輯」。「通往自由:人權在臺灣」透過新聞自由主題,講訴臺灣地區通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歷程與掙扎。3部電影聚焦核心新聞自由議題,深入探討「白色恐怖」、「死刑爭論」及「外籍配偶」等議題,期望藉由圖像鼓勵觀眾們共感痛苦中的另一種景色;「藝術家多樣面」4部片描寫若干製作者的心靈故事情節,簡單地觸及音樂家個人的私密生活及創作脈絡,充份展現出其表演藝術熱誠及使命。「探險家」的3部經典作品則引領觀眾們探索深入小島角落,一起北上港都臺中、東行橫貫公路,見證臺灣地區的迷人風土;該屆電影節更首度選為影片,3部經典作品皆透過臺灣地區新銳編劇的視角,巧妙呼應奧地利外籍移工及人文融入問題。

第三屆「柏林臺灣影展」主聽覺

文章標簽   尋找達魯瑪克 達魯瑪克的家學與小米學 阿紫 千年一問 男人與他的海 妮雅的門 流浪神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