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半部好片,結局是一大敗筆

 

不過,導演和編劇想傳遞的並並非抨擊,而是一種展現,展現男性所面臨的困局。此種困局也許現階段無法化解,但是由此引起的思索與探討,比影片本身更有意義。就這一點而言,影片是成功的。

第二、就是影片結局的處理不夠完美。

她母親重男輕女,為的是要一個男孩,甚至跟街道說安然有傷殘缺陷。後來安然寄宿到姐姐家,不但被姐姐的女兒捉弄,還被姑父偷看泡澡。

把一個年僅五六歲的小女孩硬生生的成人化,連曹丕的《七步诗》都講出來了。讓那么大的孩子講出“你離婚了嗎”,和“我的世界可只有你了”,此種矯情且動人的告白。甚至去偷門衛的電話號碼,找出領養家庭的名片,主動打電話號碼過去說願意被領養。這也太假了,真的無法接受。

以下,就是我對整部影片的體會及觀點,你怎么看呢?

除此之外,雙親為的是讓她早點掙錢養家,還擅自改了安然的中考志願。安然又憤慨又沮喪,和家中徹底鬧掰了,讀學院前夕所有的成本都是他們化解。而她雙親在安然讀學院前夕,得償所願生了一個女兒。

而且,我們都很期盼導演和編劇怎樣處理此種困局。但是導演和編劇對困局的處理卻變得不夠真實,缺少誠意。

第三、哥哥安子恆行為的轉變太過死板。

但是一場車禍發生改變了這一切,安然的雙親被奪走了心靈,留下一個只有五六歲的哥哥安子恆。

影片用平實的敘事表現手法展現出了安然的困局,姨媽有三個小孩,還要照料癱瘓在床的姑父;表弟每晚只曉得打牌賭錢;女朋友是一媽寶男,除了脾氣好啥也並非。沒有一個人能幫助安然照料哥哥,導演和編劇把能想到的困難都放到了安然頭上。

安然的舅舅全都站在倫理制高點勸阻安然留下來照料哥哥,那個小孩的去留問題就是整部影片的主線。

他倆根本就沒見過數次面,何來的情感。對於五六歲的小孩而言,誰跟他朝夕相處得多,誰對他好,他就跟誰親。更何況妹妹一直都沒給哥哥好面色看,怎么可能將在短暫的接觸之後,就顯得那么倚賴妹妹呢。

最近看了影片《我的姐姐》,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總體上是及格的,算是半部好片吧。許多方面都很真實,但是在兄妹之間情感的處理上卻過分死板、故意而且缺少誠意。

上面我就來直觀介紹一下整部影片和我的理解。

編劇前面給安子恆刻劃的形像,完全就是一個熊小孩。但是後面的行為180度大轉彎,顯得又乖又體貼,也太不真實了。就算真這么難,那千千萬萬的學生家長也不必那么操心了。

第二,安然的心理變化變得過分故意,為的是讓安然心軟,編劇安排的傷痕過分顯著。

安然並不討厭他們的專業,而且她一直在準備考研,要去上海實現他們的理想。

除此之外,哥哥對於妹妹的感情倚賴也過分死板。

男主角安然是一個自立自強、成熟強勢的男孩。

只不過影片到妹妹拿著筆準備簽字,接著戛然而止就完美了,究竟是不是簽字留給觀眾們去想像就好了,也更能引起我們的探討,沒必要給出一個帶有顯著傾向的結局。

在影片開頭,領養家庭讓安然簽定一個跟哥哥永不見面的協定,接著妹妹遲疑了,放下筆就和哥哥出去打球了。影片就這種完結了,編劇說這是個封閉式的結局,這么有顯著傾向的結局算哪門子的開放。

文章標簽   七步詩 我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