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德華“悲劇”的一生,從她嫁的第二個女人開始

 

放在當下,德華這種的男人尤其難能可貴。她絕對是一個能幹的男人。她懂生存也懂生活,惟一不懂的就是,怎樣過他們的日子。

安傑、安欣、德華,《父母爱情》中哪一個男人並非如此?

而且,當江德福看見德華在婆家受累又受氣,他決定把姐姐收到城裡見世面。可這對於德華來說有什么不一樣嗎?不都是幹活還被瞧不起?

德華快40歲了都還沒有成家,即使是現在也變得年齡大了。安傑和江德福的5個小孩都長大了,工作的工作、出去唸書的唸書。安傑也開始為德華的婚事心急了。

德華“悲劇”的一生,從她嫁的第二個女人開始。

7年前看《父母爱情》,對德華那個配角是“又愛又恨”,即便電視劇將那個人物儘量修飾,但在安傑的映襯下,依然看不慣她大嗓門說話和不講衛生。

德華無論是在書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都是一個“傻乎乎”的人。對於友情,她付出所有,對於真愛,她能為的是對方付出一切。

假如沒有亞菲的“醉酒相求”,德華最後很可能將要寂寞拉開帷幕。

老丁走了,德華又搬到了安傑江德福家中。幫別人幹了一輩子的活,她終究是沒學會怎樣過他們的日子。

好的婚姻關係能夠幫我們改變命運,而錯誤的婚姻關係則會耽擱一生。面對選擇,每一個男人都要清醒抉擇,不用選擇最好的,而是要選擇最適宜他們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娶老丁,可對方也僅僅即使退而求其次。德華娶老丁後,帶大了“四樣”,又開始幫“大樣”、“二樣”帶小孩。

江德福的私心,把德華從鎮裡帶出來就是為的是幫自己看小孩,而且,德華的來臨,並並非江德福口中的出來見世面,而是來當“免費保姆”。

嫁對了人是安傑,選錯了人就成了德華?

婚姻關係是場修持,也是道題目。充滿著了歷險與未知,一旦選錯,搭進去的就是他們的一生。

德華的“悲劇”之初,來源於第二個女人的“短命”。這之後的一切都是錯的,錯一步,步步錯。假如江德福沒有帶她到城裡,她也只能在婆家伺候公婆直到終老。

德華和老丁的那段婚姻關係還算完滿,但這是因為德華十多年埋頭苦幹的付出換來的。好不容易把老丁的小孩都拉扯大了,老丁又提早下線。這“短命魔咒”為什麼總是要落在德華老婆的頭上?

但,7年後再度重溫《父母爱情》,卻懂了德華。

相似的敘述,在原著中能讓人迅速腦補,在電視劇中則是讓劉琳用對白盡情表達。在安傑的對比下,德華並不招人討厭,甚至覺得她的存有,便是作者為的是映襯安傑的講究。

20年中,德華一個人帶大了哥嫂的5個小孩,沒有兩天休息。她的世界是沒有他們的,就像一隻“老黃牛”,也像一隻“小毛驢”,被拴在磨旁,連軸轉。

但,德華這么大歲數都沒有成婚,非常大程度上是因為弟弟嫂子的緣故。安傑一個接一個生,生完就去下班。

可直至老丁沒了,德華才發現,在老丁的4個兒子內心深處,自己是外人,為他們操勞十多年,最後他們只想將爸爸媽媽同葬,而自己和老丁的女兒卻一點定價權都沒有。

當年在農村,一個年長的男孩沒了妻子被叫作“寡婦”,即使沒留下一兒半女,德華在婆家是完全沒有話語權的。嫁出去的兒子依照風俗,也難以返回孃家。

許多人都說德華的“悲劇”有安傑和江德福三分之一功績,只不過德華的“悲劇”,又何嘗並非2個女人導致的呢?

劉靜的筆下,對德華從頭至尾,並沒有太多善意,就算到最後的“死”,也險些落得淒涼。

德華最初的“悲劇”來源於她嫁的第二個女人。這段婚姻關係短暫且害羞,德華還是個大姑娘,妻子就走了,再也沒回去。

縱觀德華“悲劇”的一生,只不過就是從她嫁的第二個女人開始,假如她嫁的女人沒這么短命,我想她也不致過得這么累、沒有自我。

在哥嫂家那叫寄人籬下,就算每晚都在勞作,但德華終究並非女主人。娶老丁後,德華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幹活,她在婚姻關係裡過分低賤,以致於老丁的女兒沒把她當媽。

文章標簽   父母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