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2年,《阿凡达》為什麼難以超越

 

《阿凡达》的思想文件系統有二:

一是人的進化。

人的“演化”並不總是往前的

克雷格在《阿凡达》攝製現場

數千年來,我們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寫信,到打電話,再到網絡,現在到物聯網,從人與人的取得聯繫,進步到人與物的取得聯繫,通過技術,使人與世界相得益彰。這不就是《阿凡达》呈現出的世界么?

在納威人認為,一草一木都是他們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與周圍的一切是一個生物體,這不就是現在的生態文明觀么?這不就是增加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碳達峰么?

順帶提醒一點,影片院現階段公映的是刪節版的,網上有《阿凡达》超長版,後面的十分鐘呈現出了世界末日火星的景象,和潘多拉地球形成了強烈對比。這是影片啟發我們思索的開端,雖然網上看沒啥層次感(買個3D眼鏡效果會好些),但是它能讓人思索更多:喧譁和騷動後,我們到底能給那個世界留下什么。

《阿凡达》的龐克是思考

一句話點評2020年看完的106部影片(下)

一句話點評2020年看完的106部影片(上)

對技術創新的著迷,非凡的匠心思想,成就經典的野心,這是克雷格之所以是克雷格的其原因,也是《阿凡达》耗時十多年仍然難以被超越的其原因,也是極致的完美主義者必備的素養,是成就任何一個經典的必然。

歷12年而不衰,克雷格是怎樣做到的?看一看《阿凡达》2和3就曉得了。幾乎《阿凡达》公映後就爆出消息,但又一個11年過去了,最新的消息說,2會在2022年公映,之後會相繼公映345。據傳2的賣點是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技術,將又會是揭開影片新發展史的開篇之作。

這就是技術的氣質。

被採礦超導體礦物的“集團公司”(國家)找出後,頂替他弟弟,在生物學家的操作下,把他們的意識和阿凡達軀體相連接,混進了潘多拉地球上的納威人族群。

《阿凡达》中的潘多拉地球

這還並非最重要的,技術無界線,後來的許多影片都3D,為什麼沒有《阿凡达》漂亮呢。關鍵還在於場面大,效果好。技術只是形式,並非結果,層次感也不難,難的是震撼的場面,套用一個諺語,就是所謂的視聽盛宴。

納威人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網絡,沒有物聯網,但自己通過皮膚(身上長長得像指甲一樣的東西只不過是自己露出體外的大腦)與聖樹,與愛娃、與翼獸,甚至與一切相連接。

這是克雷格原話。想想到那時候,除了記錄片,2D影片還會有人看么?

納威人哪種人?是潘多拉地球上的高級智慧微生物(但是自己的文明尚處在原始人類文明階段)。隨著不斷結合,男主成了納威人的一員,換句話說,從後都市人,又步入了一個原始人類文明階段。

《阿凡达2-水之道》片花

說起來,3D影片分三種,一種是《阿凡达》,另一種是其它3D影片。

3D技術說起來不復雜,就是依照兩眼的視覺差基本原理,通過攝影機讓左眼和右眼看見相同的圖像,使一幅鏡頭造成一定差距,給人層次感。那個基本原理不復雜,但真正實現還是克雷格。

假如僅僅這種,爽一遍就得了,沒必要再看第二遍,又並非小孩子,總是沉浸在感官世界。《阿凡达》在城市化的技術能力、突破極致的想像力之下,是有柔軟的思想文件系統的,這是它經久不衰的主要其原因。它闡明瞭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前景。

看《阿凡达》的攝製花絮,卡神是經過反覆實驗、摸索,接著找出的攝製方式,居然締造了世界電影業技術的先河,在銀幕不變的情況下,單靠一副3D眼鏡,就給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觀影革命。

現在的人類文明是由大猩猩演化來的,那么隨著生活形式的變化,我們是不是可能將再“演化”呢?有的。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未來沒多久的世界,人口爆炸、空氣汙染、弱肉強食、荒野法則,男主做為兩枚前海軍陸戰隊退役大兵,居然有一種活不下去的感覺。

咋去電影院看《阿凡达》?其原因就是看技術呈現出來的效果。克雷格是技術控,2009年12月公映的《阿凡达》是3D第一片,我的第二個3D眼鏡就是為《阿凡达》買的。

《阿凡达》中呈現出的潘多拉地球畢竟來自湖北張家界,離我們也不遠,但是去過張家界的人都曉得,那完全是三個地方,一個是現實生活,一個是想像,在那個想像貧乏的二十世紀,幸好還有《阿凡达》,讓我們意識到想像所能達至的極致。為什麼許多人捨不得《三体》倉促殺青,想像沒搞好準備,用技術拼湊,那還比不上多看幾遍短篇小說。

禽流感的關係,新劇遲遲不上線,今年迄今,重映成了熱門,國內好幾部,國外也很多,《海上钢琴师》《当幸福来敲门》,和較近的《美丽人生》等,但第二次進電影院倚重映,還是《阿凡达》,算是處女看。

這或許就是人類文明“演化”的態勢。君不見,隨著信息技術愈來愈繁盛,人的基本功能被不斷取代,皮膚器官不斷退化,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漸漸成了人體的一部分,鏈接無處不在,這不就是納威人的狀態么?

還有就是天地萬物互聯的生態環境意識。

可惜,睽違12年,3D技術還是和原來一樣,雖然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120幀每秒的超高幀率進行4K下的3D攝製,在《双子杀手》中也有相似嘗試,但效果通常,這兩部片子還沒有他的兩部2D片,如《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迴響好。國內的3D基本不必提,3D就是個噱頭,多賣點錢罷了。

還上了癮,在某金看了一遍,又去某萬看了一遍,回去網上又快進了一下加長版的2D,對得起重那個字了。一個強烈的主觀體會是,巨幕比杜比全景聲效果震撼,色調也豔麗,雖然車費都差不多。

"等待《阿凡达5》問世,觀眾們肉眼看3D必須不成問題。"

嘲諷的是,心疼的是,行將被他們揮霍掉的地球人,還在為採礦超導體礦物不斷毀壞生態文明,還在自掘墳墓而不自知。此種強烈的對比,和對人類文明最終走向的憂患意識,讓我們意識到,這不但是一部聽覺影片,還是一部思考人類文明現在,叩問人類文明未來的影片,一部技術牛叉價值觀深刻的良知之作。

文章標簽   三體 當幸福來敲門 雙子殺手 阿凡達5 阿凡達2-水之道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海上鋼琴師 阿凡達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美麗人生 斷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