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周柏康:願做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的橋樑

 

禽流感對影視製作行業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周柏康籌備了很久的新劇也沒辦法殺青,但他一直通過電話號碼和夥伴們積極主動溝通交流。在他認為,內地的禽流感防控工作舉措正確,良好地控制住了禽流感,節前一定能找出最合適的機會,“要充份搞好準備。”

除了專業技術,對澳門青年人而言,更關鍵的是認識內地的好友,瞭解內地。“收工了,和同齡人一同吃頓燒烤,很難打成一片。”周柏康說,“我願做澳門青年人接觸內地、瞭解內地的‘橋樑’,相連接三地青年人。”

做為後輩,周柏康長期幫助有志逐夢大灣區的澳門青年人很好地實現過渡。他藉助自己的子公司為來粵打拼的澳門青年提供更多實習機會,“一個普通影片大約會有40到50個工作崗位,我會騰出10個左右的崗位給他們。”

交通通達度是省份經濟發展程度的指示器。到處攝製拍攝地是編劇的常態,周柏康對大灣區內便捷的交通深有體會:“我住在東莞,感覺就像在中心一樣,去哪裡都便利。”他說,“有次約了用戶4點在澳門談事情,我3點才從廣州辦公室出發,打車去福田坐高速鐵路,通關再打車去市內,結果我還是最先到的。”

與20多年前較之,內地衛星城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變化不光彰顯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上,更彰顯在人才隊伍和營商環境上。做為創業者,周柏康指出:“現在的青年人整體素質超級高,尤其有生機,也都很接地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極高,也能交給許多交心的好友。”

周柏康眼裡,內地影視製作行業的下降態勢顯著,澳門青年應主動融入,抓住機遇。但對青年人而言,起步階段缺少人脈資源卻是關鍵的“痛點”,“剛大學畢業的青年人,人生地不熟,從澳門回來經濟發展有一定難度。我早些年也吃過虧,慢慢地積累他們的資源,非常快很艱辛。”

去年40多歲的周柏康自小就有“影片夢”。從早年在澳門攝製微影片和電視廣告開始,他的目標就是他們做編劇拍影片。後來,周柏康趕赴坐落於深圳的珠江影片製片廠邊打零工邊自學,直至2013年在澳門創立了子公司,真正開始了他們的編劇職業生涯。

中新社深圳2月15日電題:編劇周柏康:願做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的橋樑

實踐中,周柏康發現女生基本都能勝任髮型師的工作,而男生更願意重新加入節目組和中後期團隊。他就把前去實習的年長現代人按其興趣重新分配到各個組,給自己自學和鍛鍊身體的機會。

雖在內地已闖蕩十多年,周柏康仍能找出仍未開闢的市場:“內地有一二線衛星城,也有四五線衛星城,跨度廣,有相同的受眾市場可以發掘。”他判斷,那些衛星城都會漸漸變大,現代人的興趣和審美觀也會隨之變化,未來會有更多機會可以探索。(完)

20多年前,初到內地的澳門人周柏康還有極強的“出差”意識;現在,他已把工作重心完全放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衛星城。“那時心態相同,覺得他們是澳門人,無論去哪裡都想著要回來。”他說,“現在,我全力在大灣區經濟發展。”

中新社本報記者洪澤華、胡拿雲

很快,對內地與澳門都瞭解的周柏康發現了三地的相同:“澳門的影視製作業已較為成熟,有很明晰的規則和模式。內地影視製作市場更大,網絡的普及化也帶來更多影片新模式。”周柏康由此訂下了來內地經濟發展的決心。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