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ale20-38 黑白申請凝視動物。導演是極端素食主義者,不要再吃肉啦人們!
中國最有性魅力的影史形象,在東南亞掀起了牛仔和摩托風潮,當年滿大街的海報。 此片一出,人人想嫁劉德華,私奔也行。 劉德華留著鼻血騎著摩托載著穿婚紗的吳倩蓮,伴著追夢人無奈奔向人生與愛的盡頭,可謂華語愛情片最浪漫的鏡頭。 羅大佑的歌也讓人難忘: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紅塵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當時片場有段趣事。 杜琪峰頭髮稀少不騎摩托,不懂劉德華為啥拿下頭盔要捋頭髮,以為故意耍帥。 劉想:嘿,不懂生活啊。就頂著杜的口水真去耍帥了,還上吹風吹頭髮。 結果拿出了生涯最殺的一面,英氣和酷勁蓬勃而出,一切都徹底燃燒起來,造就了世界級的荷爾蒙神片,沒有平白浪費自己的天才。 之後再合作,杜在片場就主動讓劉保持髮型了。到耍帥和演技都收放自如的暗戰,甚至說:有些人就是他媽的帥。
配樂和節奏太棒了。比起傳統的奇幻冒險,整個故事編排上情節和人物都被弱化了,通篇其實是各種情緒的傳達與宣洩。島上的部分從一開始的狂歡到後面的失控及最終的“弒母”,就是一場成長的儀式。Peter在這場儀式中成了guider&gatekeeper,而James被選中為犧牲(Sacrifuce),他們的一戰亦是James的獻祭讓儀式完成。Wendy則是執行儀式的巫女,她的獨白彷彿貫穿全篇的唸咒,推動整個儀式的進程。最終Wendy的孩子們也跳上火車,開啟了必經的成人之禮。最喜歡前半段火車的部分,彷彿在看一部兒童公路片。而後段鯨落萬物生讓我莫名的想起了《幽靈公主》,只是此片中的森林之主變成了“the mother”,幽靈公主—人神之間代理人是Peter,人類的未來是Wendy,城主則是James!
愛爾蘭口音真的是嚼不爛,各種梗也是英國人最擅長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倒是小成本的恐怖輕喜劇,還算拍出些花樣的,駕照女教練還有通靈驅魔的隱藏天分,圍繞這一特質,展開男主一家的靈異遭遇以及一個過氣歌手的陰謀,電影節奏緩慢,一直在簡單的劇本上做文章,冷不丁塞滿了各種英式幽默,嚴肅處理荒誕的忍俊不禁,好像一位叼著香菸的中年大媽在胡謅,聽的人只取一分就好。沉寂慢步調的前60分鐘,電影在後半段開始發力,極盡惡搞還要玩血腥,那場惡魔要汲取處女之身的靈力,男主合力當場破處的戲也是沒誰了,從優雅的黑色荒誕到最後變成屎尿屁的沙雕喜劇,也是英國人民骨子裡最後的癲狂和縱情。★★☆
我真的不傷心。這是一個我可以相信的美好故事。他們確實愛過,並且愛情也真的拯救了她。她的頭髮開始梳得整整齊齊,也會自己開車去買菜。我很喜歡的片段:婆婆告誡他她只是壞掉的東西,女孩認孤兒院那個男孩做兒子,金井被打,以及孤兒院男孩憤怒地踢車。他們在用不符合常理的方式和自己的固執去愛人。
結局的令人迷惑,可能編劇導演想表達人性的弱點?但問題在於對兩個偷竊者的動機描繪不足……從頭到尾就覺得安狄好慘(還有一個點沒有解釋:女兒到底為什麼這麼恨安狄,她老婆到底是不是安狄逼死的?)
7個多月沒去電影院了,實在是太想念了。下班後的場還趕上了舞臺挨拶中継,真好。有笑有淚。極道的照片好棒。方言的腔聽不習慣但是還能懂。 關於家庭,想起我爹一応是個攝影師,為什麼在我記事之後,就不拍家庭照片了呢。可能是愛不夠吧。好想去看海啊。
好蠢,不是那種有趣的爛片,是真蠢。編劇、節奏、剪輯……無一不爛,但貌似還花了點錢的樣子,於是包裝成花裡胡哨的一坨。導演很熱衷於殭屍飛鯊劫殺客機和擊殺做愛中的男方讓浴血的裸女滿世界亂竄這兩條梗,以至於各玩了兩次。最讓人受不了的是矛盾解決得太簡單,甚至連個像樣的boss都沒有。
怎麼覺得西班牙語的音調有點像日本女女生在發嗲?看的時候突然冒出想學西班牙語的念頭。基卡的保姆,那個臉一看一輩子估計就這麼記住了。。
分數也太虛高了,如果只是出於對童年回憶的敬意,那我寧願去把這些故事的原型找出來一一重看。這片的劇情就跟趕鴨子一樣,很倉促迫不及待地進行下一段。我看得很痛苦憑什麼要陪你們情懷?一些地方的改編讓人無法接受,哆啦A夢離開的理由也顯得廉價。當然也有一些改得比較好,如大雄雪中救靜香的那段。
本站關於電影海報,預告,影評,新聞,評論的綜合性電影網站,我們提供最新最好的的電影以及在線影評,業務合作亦或意見建議請電郵我們。(Copyright © 2017 - 2020 920MI)。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