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結果,共1165949筆,(花費0.001064秒).

2 years ago
看完有點明白為啥這部疫情期間被壓了那麼久都沒發行了。它並不是一部像《布達佩斯大飯店》那樣既賞心悅目又容易消化的作品,雖然卡斯豪華到爆,視覺也一貫的花樣繁多,但好像每個人物都沒那麼讓人印象深刻,每個故事都有點不知所云。
2 years ago
看完有點明白為啥這部疫情期間被壓了那麼久都沒發行了。它並不是一部像《布達佩斯大飯店》那樣既賞心悅目又容易消化的作品,雖然卡斯豪華到爆,視覺也一貫的花樣繁多,但好像每個人物都沒那麼讓人印象深刻,每個故事都有點不知所云。

用戶 Oliver姐姐愛最大 Trainwreck 的評價.

3 years ago
女權主義的盛行讓花心男遇到真命天女收心的俗流劇情中的性別反轉了過來,塞納詹姆斯小斯各路體壇大腕客串,但最出彩的還是演配角的蒂爾達斯文頓:從《雪國列車》《布達佩斯大酒店》《零點定理》再到本片沒有一部能讓人輕易認出,當之無愧的百變造型搶戲女王
2 years ago
果然是一部電影版的《紐約客》,三個故事的核心元素:(不明覺厲的)藝術,(浪漫但幼稚的)革命,還有美食,也算是典型的美國人對法蘭西的印象。主題上依然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脈相承,講述那個昨日的世界
2 years ago
果然是一部電影版的《紐約客》,三個故事的核心元素:(不明覺厲的)藝術,(浪漫但幼稚的)革命,還有美食,也算是典型的美國人對法蘭西的印象。主題上依然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脈相承,講述那個昨日的世界
2 years ago
果然是一部電影版的《紐約客》,三個故事的核心元素:(不明覺厲的)藝術,(浪漫但幼稚的)革命,還有美食,也算是典型的美國人對法蘭西的印象。主題上依然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脈相承,講述那個昨日的世界
2 years ago
果然是一部電影版的《紐約客》,三個故事的核心元素:(不明覺厲的)藝術,(浪漫但幼稚的)革命,還有美食,也算是典型的美國人對法蘭西的印象。主題上依然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脈相承,講述那個昨日的世界
2 years ago
果然是一部電影版的《紐約客》,三個故事的核心元素:(不明覺厲的)藝術,(浪漫但幼稚的)革命,還有美食,也算是典型的美國人對法蘭西的印象。主題上依然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脈相承,講述那個昨日的世界
1 year ago
有點《布達佩斯大飯店》+《利刃出鞘》的感覺,當然了,肯定是不及這兩者,但這部片本身還是有一種自帶的幽默氣質;多半要感謝羅南,她操著一口的英腔,搭配她那個一本正經的傻樣,真的是嚴肅搞笑的範本。
1 year ago
有點《布達佩斯大飯店》+《利刃出鞘》的感覺,當然了,肯定是不及這兩者,但這部片本身還是有一種自帶的幽默氣質;多半要感謝羅南,她操著一口的英腔,搭配她那個一本正經的傻樣,真的是嚴肅搞笑的範本。

用戶 SandySee How They Run How They Run 的評價.

1 year ago
有點《布達佩斯大飯店》+《利刃出鞘》的感覺,當然了,肯定是不及這兩者,但這部片本身還是有一種自帶的幽默氣質;多半要感謝羅南,她操著一口的英腔,搭配她那個一本正經的傻樣,真的是嚴肅搞笑的範本。
4 years ago
韋斯安德森招牌式的孤島創作,雖然通過改變畫幅呈現出“套娃”式的時間結構,但本質仍是自我封閉的。一切皆起源於布達佩斯大飯店,而一切又都收攏於此,整個故事都運行在韋斯那套獨有的世界觀軌道之中。我經常會盯著路邊的紅色消防栓想:它太像韋斯的電影了。
2 years ago
08-09-01 1956年,布達佩斯。

用戶 Gsihpmkosxn愛樂之城 La La Land 的評價.

2 years ago
前一個半小時都在出戲 從5 years later之後才有點感覺 覺得想找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畫風失敗 想找伍迪艾倫的文藝失敗 想找寶萊塢電影一言不合就歌舞失敗 唯獨成功是最後的平行世界橋段 算是能賺觀眾一點同理心
2 years ago
3.5 可能是韋斯安德森最具影像創造力的一次發揮,眼花繚亂但又能形成統一,高速敘事似乎把觀眾拖進了一個旋轉中的萬花筒,五段式群戲結構隔斷了和觀眾間的情感連接,從劇情和角色層面來看並不如以往作品那麼有魅力,和形式上的結合也不如布達佩斯大飯店那樣緊密合理。
2 years ago
3.5 可能是韋斯安德森最具影像創造力的一次發揮,眼花繚亂但又能形成統一,高速敘事似乎把觀眾拖進了一個旋轉中的萬花筒,五段式群戲結構隔斷了和觀眾間的情感連接,從劇情和角色層面來看並不如以往作品那麼有魅力,和形式上的結合也不如布達佩斯大飯店那樣緊密合理。
2 years ago
3.5 可能是韋斯安德森最具影像創造力的一次發揮,眼花繚亂但又能形成統一,高速敘事似乎把觀眾拖進了一個旋轉中的萬花筒,五段式群戲結構隔斷了和觀眾間的情感連接,從劇情和角色層面來看並不如以往作品那麼有魅力,和形式上的結合也不如布達佩斯大飯店那樣緊密合理。
2 years ago
3.5 可能是韋斯安德森最具影像創造力的一次發揮,眼花繚亂但又能形成統一,高速敘事似乎把觀眾拖進了一個旋轉中的萬花筒,五段式群戲結構隔斷了和觀眾間的情感連接,從劇情和角色層面來看並不如以往作品那麼有魅力,和形式上的結合也不如布達佩斯大飯店那樣緊密合理。
11 months ago
Literally nothing happened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從布達佩斯大飯店開始,Wes對於情感的表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流失,直到小行星城完全消失殆盡。和法蘭西特派的觀感十分相似,儘管小行星城幾乎雜糅了過往所有作品的形式,延續了韋斯安德森式美學卻放棄了韋斯安德森式感性。戲中戲中戲抽絲剝繭之後,剩下的只有人到中年...
10 months ago
Literally nothing happened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從布達佩斯大飯店開始,Wes對於情感的表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流失,直到小行星城完全消失殆盡。和法蘭西特派的觀感十分相似,儘管小行星城幾乎雜糅了過往所有作品的形式,延續了韋斯安德森式美學卻放棄了韋斯安德森式感性。戲中戲中戲抽絲剝繭之後,剩下的只有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