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打贏了朝鮮戰爭,《金刚川》卻理解成美國人放過了我們

 

也去電影院看了《金刚川》,說一點感想吧。

首先是製作水準,只不過顯著是比不上八佰用心的,很難看出來,有很粗糙的傷痕,是趕出來的。比如說同樣是一個故事情節,八佰就是管虎一個人從頭到尾拍下來的,而金剛川就是四個編劇分別拍,接著合起來的,而且裡頭有大量一個篇章的攝影機被複制粘貼到另一個篇章的內容。

而且,整個影片看下來,儘管是四個角度講訴同一個故事情節,但是藝術風格完全相同,就像是看了四個影片一樣。管虎這個就像是一大群穿著中國人民志願軍鞋子的八佰裡的解放軍,郭帆就像是流浪火星的簡化版,特別是機師和航管之間對話的聲音,藝術風格,都和流浪火星完全是一個藝術風格。

假如你對朝鮮戰爭稍稍有點兒瞭解,看那個影片的這時候就會有相同的感覺,假如你覺得看得彆扭,雜亂,沒錯,他就是管虎的手筆,假如你看得舒服,順暢,忘掉了你是外看影片,能沉浸進來,那就並非管虎的藝術風格。

從軍迷換句話說了解抗美援朝的基本情形的人而言,會有很多槽點,依然有許多不合理的故事情節,比如說管虎喜愛的白馬,比如說開頭這個莫名其妙的大橋,都是管虎的問題。對軍迷而言,最動人的只不過是喀秋莎這個片段,共軍總算能槍對槍,炮對炮的和敵方打仗了。惋惜的是,他沒有。

假如讓郭帆或是路陽來處理最後的開頭,無論是來兩架MiG對攻盟軍的戰鬥機,還是把盟軍炮兵陣地被炸燬的場面拍出來,都會讓人更舒服。甚至就是放一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吹響衝鋒號開始衝鋒的記錄片或是老電影攝影機,都會好許多。只能說管虎如摻和那個題材,太拉胯了,早點選擇退出歷史舞臺,讓青年人上位吧。

其二,即使是四個編劇,而且自己基本上有相同的藝術風格,所以各自的藝術風格也很不一樣。比如說第一片段是管虎拍的,視角雜亂,敘事散亂,沒有顯著的主人公。第二片段是郭帆拍的,技術感極強,基本上就是荷里活化的盟軍形像。第三片段是路陽編劇,完成度較為高,女演員張譯演出較好,立體感尤其好,情緒飽滿,到位,很細膩,差不多一半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很吃功夫,但是張譯沒有拉胯。

更關鍵的是,這是一千多年來中國第二次對外內戰勝利,我們為什么無法有許多盟軍大量被殲滅的攝影機,反倒還要讓美國人接受我們的愛國主義基礎教育,被我們不怕死的思想震撼,而並非被我們的戰力震撼呢?明明是站著贏了,為什么很多人理解沒法,非要指出是跪著贏,是自己放過了我們呢?

總的來說,管虎的片段就是突出一個字,慘。郭帆的片段是,難,盟軍也很難。路陽的片段是,壯烈。

其他軍事和基本陣型方面的槽點就不說了,反正那個是老問題,管虎這一代人肯定是克服沒法了,自己想要的是情懷,是思考內戰,渴求和平。希望前面的年長編劇能認真總結實戰經驗,好好研習,能出一大批較為符合要求的內戰片編劇吧。

文章標簽   金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