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碟|世界上最差勁的人

 

不確定性,是整部電影最優雅之處,這也彰顯在尤利婭對情人的選擇上。她放棄了藥理學,也放棄了女友,但在學攝影的路途,又找出新情人——小說家阿克塞爾,雖然年齡相差14歲,這也是他最害怕的:“我40多歲了,已經到了新的人生階段,而你還須要時間來找尋自己。我怕最後會危害對方。”但正即使阿克塞爾的這段話,讓尤利婭愛上了他。之後,她又結交了在奶油烘焙房工作的埃文德。他們的碰面,充滿著偶然:尤利婭獨自一人跑到一個陌生人的家庭聚會,和素不相識已有婚姻關係的埃文德做愛,但他們誰都不宣稱出軌,在和阿克塞爾分手後,和他分居。尤利婭的所作所為,或許能找尋出其原因:她母親30六歲時,已再婚一年;而她父親,又頻頻找尋藉口,不應邀出席她30歲生日家庭聚會;阿克塞爾的好友都有小孩,他自己也想讓尤利婭生兒育女,但尤利婭希望先做其它更多的事,他們想要的東西不一樣,而埃文德和她一樣不想要小孩。

整部影片由12個段落加前言和後記共同組成,內部結構對稱,一段段似散片,又製備一個總體。編劇擅於的旁白和人物對話,有時候同步有時候交叉,形成複雜的敘事。他說,他討厭玩凌亂、花裡胡哨的形式主義,這在《重奏》裡已略有彰顯。該片有三個幻想場景:一個是尤利婭返回阿克塞爾,橫越、奔走在斯德哥爾摩街頭,去和埃文德親熱、漫步,而整個衛星城,包含所有人物、車輛凝結,時間凍結;還有一個可能將受伯格曼電影夢境負面影響,尤利婭吃了迷幻蘑菇,發生他們衰老頹敗、眼部鬆弛的幻影。這讓人第一印象深刻。

約阿希姆·提爾在提到該片時稱:“我想創作一個風趣、溫暖的故事情節,講訴一個人企圖搞清楚他們是誰,以及想在生活中做什么——這是一種混亂——我想在這周圍找到許多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尤利婭必須是此種混亂的代表,她迷失在生活的方向裡。她原先選擇學醫,後來深感她感興趣的是人的內在東西,比如說靈魂、價值觀和感覺,而且,轉向自學社會學。但發現周圍未來的瑞典心理諮詢師只會死記硬背,這也並非她的人生選擇。她覺得他們是一個很聽覺化的人,又想當攝影師,她出售照相機和攝影機,在書店做全職,開始了她的攝影師之路。

阿克塞爾後來生病逝世,埃文德有了新家庭。在瑞典,假如一個人沒有成功或很失利,就會說“我是世界上最差勁的人”,這是瑞典諺語。尤利婭對他們很沮喪,但也在自省:“我總是一會兒這種,一會兒那般,我須要時間把事情想清楚。”如果說,《奥斯陆,8月31日》中的毒癮者,在尋求希望後又返回原點,那么,尤利婭卻是幸運的,最後她在片場為女演員拍片花。正如雷娜特·賴因斯夫所言:“尤利婭在做他們的過程中,找出了平淡與採納。她總算面對了他們。”(劉偉馨)

尤利婭是一個渴求實現自我價值的現代男性,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中,找出了平淡與採納。

瑞典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是編劇約阿希姆·提爾拍攝的“斯德哥爾摩四部曲”中最後一部,此前三部為《重奏》(2006年)和《奥斯陆,8月31日》(2011年)。實際上,它們只是以斯德哥爾摩為大背景的情節劇,在故事情節上並無多大關連,《重奏》講訴三個文學青年的故事,《奥斯陆,8月31日》的主人公是一個正在戒毒的毒癮者,而《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則聚焦30歲的女青年尤利婭。

尤利婭由雷娜特·賴因斯夫飾演,她用臉部眼神、肢體詞彙,出眾反映了尤利婭的精神狀態,獲戛納影展最佳男演員獎。這是導演和編劇特地為她寫的影片,在《奥斯陆,8月31日》裡,她還只是飾演了配角。雷娜特·賴因斯夫說:“尤利婭經歷了一段恐懼的旅途,難以決定任何事情,不曉得在生活中該做什么,和誰在一同,難以接受他們。”她和阿克塞爾離婚的其原因,除了生育小孩,她覺得,她須要不經過詞彙的體會,而他卻討厭闡釋和下定義,這彰顯了他的強勢。她後來和埃文德離婚,是因為他即便到50歲送給人倒咖啡也無所謂,而她想要更多的東西。

文章標簽   奧斯陸,8月31日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