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集《爱死机》?本年度最佳科幻電影來了

 

所以,無法忘了劇中另一個配角——被迫進行器官(雙眼)移植、任勞任怨卻中途為團隊捐軀的機器狗巴蒂斯塔。

先來看一看海報。撲面而來的,是世界末日廢土感。

芬奇(傑克·漢克斯飾。不得不說:湯叔出品,必屬精品)是一位年邁的工程師,上天可修風速電動機,在地能搞程式設計做電工,並憑著科學知識和動手能力締造了機器人傑夫。只是,做為團隊主心骨的芬奇,已經老態龍鍾,且因常年遭遇輻射,病症纏身。

社會學凱瑟琳·米德曾提出,人類文明的起源並並非陶罐、火等工具,而是考古中發現的一個遠古人類的脫落後又癒合的腿骨。即使這意味著,那個斷了腿骨的遠古人類,在傷勢前夕獲得了同伴長時間的悉心照料與守護。

03

與芬奇一起走過的記憶,成就了傑夫那個“人”。

芬奇傾情照料小狗那個“經濟負擔”,一如遠古人類照料斷了腿骨的同伴。

在傑克·漢克斯的出眾演出中,我們看見了一個三維、豐滿的人物性格:在世界末日廢土中,不但人性未泯,但是心存熱望。

機器人傑夫是劇中的心靈“人物”。

故事情節發在不遠的將來,木星耀斑爆發,熔岩流沙塵暴肆虐,火星心靈近乎絕種,世界變為一片廢墟。在強烈的紫外光輻射下,生還者只能穿著防護服出外,靠到處蒐羅罐頭食品苟活。

慢慢地,他從芬奇的左右手,變為那個“家”的頂樑柱,甚至在芬奇臥病在床時給他敷紙巾。

海報上有3個配角:一人、一犬、一機器人,這也幾乎是劇中全數配角了。

開頭是親情的。金門大橋上擺滿賀卡,飄蕩著現代人的悲傷,告訴我們仍有許多人像芬奇、傑夫一樣,在恐懼中選擇希望,經歷世事世間卻依然熱愛生活。

最後,忍不住想說下這些或許和本文無關卻觸動人心的小細節:

小狗無法出外,只能待在室外,跑步機已經玩得很溜了。又搞怪,又讓人心酸。

芬奇出外收集軍用物資回去後,只開了一個罐頭給小狗進食,他們捨不得吃,將其餘罐頭都貯存起來。懂事的小狗見他只洗澡,滿臉疼。直至芬奇寬慰它後,它才開吃。

《芬奇》

肉類軍用物資嚴重缺少,只能在馬路上邊走邊找。

世界末日中,芬奇變得很另類。

不得不提的是,傑夫頭上讓人看見了《机器人总动员》中瓦力的影子:和瓦力一樣一身破舊,和瓦力一樣任勞任怨、不知疲倦,和瓦力一樣身處世界末日卻對世界充滿著疑惑。

從阿拉巴馬趕赴洛杉磯的近3000千米路程中,沙塵暴、紫外光輻射隨時可能將奪去芬奇和古德耶爾的性命。

機器人傑夫氣力非常大,但腦子不怎么靈活,但是搬家時還是個產婦,剛學會走路。

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自己能順利到達洛杉磯,看到金門大橋嗎?自己在馬路上的遭受,這兒就不贅述了。

但為什麼能帶給人深刻的觸動呢?

傑夫最後開箱子時,直接用後背的開罐設置,這是芬奇特意為小狗設置的。

芬奇在給傑夫設定指令時,除了阿西莫夫三法則之外,加了第五條法則:假如芬奇不在,機器人必須保護小狗,本條指令優先於所有其它指令。這說明他把小狗看的比他們還關鍵。

芬奇去車間工作時特意打卡並戴上工牌,這一習慣在獨自一人生活這么久後都保留著,無疑是對往昔的一種追憶。

人是老人家,犬是老犬,機器人還是個貧困版。那個略顯寒酸的組合,前路艱險重重的:

在芬奇逝世後,傑夫像芬奇一樣給小狗進食,趴在桌子上和小狗玩拋球該遊戲。

傑夫想要一個偉大的名字——狄更斯、路易十四、羅福(現階段惟一在月球表面上運轉過的人造月球車),芬奇一一駁回了,最後選了個普通的名字。或許,芬奇覺得世界末日中並不需要英雄、文豪,能普通、直觀地活下去就足夠多了。

小狗古德耶爾是芬奇撿來的,戰力為0,屬於“效率職能部門”。

世界末日、高速公路、機器人……眾多元素雜糅的《芬奇》,有何不同之處?

為的是警惕躲在暗處的人,芬奇近乎偏執地堅持早上休息、夜間駕車,雖然夜間強烈的紫外光隨時可能將奪去他的性命。

傑夫與芬奇第二次擊掌是傑夫誕生時,最後一次是芬奇臨死時,形成了呼應。某種程度上,最後一次擊掌,象徵著兩方心靈的接力。

傑夫發現蜻蜓後,芬奇第二次沒有穿防護服沐浴在陽光下(此前一次是把車駛到了陰涼處才上車),這時,電影第二次有了如此光亮的顏色。他看見了飛舞的蜻蜓、綠色的草,看見大地重新有了活力。而後,他安詳甚至儘量典雅地迎接喪生。

傑夫和小狗玩拋球該遊戲時,一開始時是站著扔,圍著小狗轉,開頭和芬奇一樣趴在桌子上扔。

一方面,他出於自我保護,同樣信奉世界末日生存的第二法則:無法堅信任何人。傑夫對此則表示疑惑時,他惱怒地則表示:即使信任會害你送命。

劇中自始至終沒有發生其它人物(除了芬奇回憶中的小男孩),自己被人盯上時,對方自始至終不曾正面亮相。這既突出了“人”這一信用風險的不容預測、不容控,也保留了對方絕非壞人的可能將。

構成或成就一個人的,是什么呢?很多哲學思想指出,是記憶。甚至奇幻經典作品中常有這種的設定:人的靈魂只是液體罷了,將記憶上載或存儲到雲端就能實現“永生”。

最後在洛杉磯大橋上,傑夫是穿著鞋子的。他,愈來愈像芬奇。

但讓芬奇更憂慮的,絕非那些看得見、可預測的信用風險。電影結尾,他在一個廢棄大型超市找尋軍用物資時,聽見一點風吹草動就大受驚嚇。劇中設定並沒有惡魔,他怕什么呢?

他把他們畫的相片掛在金門大橋上時,喻示著他在不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不但擁有了原先只有“人類文明”才會有的記憶,他還有了感情,有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順利完成了從無知到有知的蛻變。

一開始,它只是芬奇締造出來照料小狗的“工具人”。芬奇教他學步,給他起名。他給芬奇帶來了驚喜,也闖了禍,甚至間接引致巴蒂斯塔的喪命。

隨著一場超級颶風的迫近,主角們被迫走上趕赴洛杉磯的旅程。

在《芬奇》的架構中,編劇極盡量地做減法,配角很少,故事情節極簡,只是一段直觀的高速公路旅途。

另一方面,他內心深處本能地渴求信任、渴求友情。他把母親寄的和他們珍藏的賀卡掛在門上,並帶著上路。傑夫發生前,他將所有情感傾注到了相依為命的小狗古德耶爾頭上,甚至締造傑夫也是為身後事做準備——希望在他死後,有人替他照料小狗。

劇中食材極其稀缺且不容再生,文明與社會秩序幾乎喪失賴以存續的物質基礎。在此種大背景下,斷了腿骨的人很難獲得同伴的照顧,甚至可能將成為同類的食材,就像在《三体》裡的出逃艦隊為的是生存只能殺掉同類以獲取軍用物資,甚至以同類為食。

芬奇幾乎未曾遠行,只去過一次芝加哥。卻珍藏了很多賀卡,封面都是這些人類文明偉大衛星城的地標建築物,包含此行的目的地——金門大橋,以此寄託對遠方的期望。

是同類,是人。是文明倒塌後,會為的是一個罐頭互相殘殺的人類文明。

又一部科幻電影刷屏了,豆瓣打分8.4分,一舉成為本年度打分最低的科幻電影,很多粉絲稱作續集《爱、死亡和机器人》。

文章標簽   機器人總動員 愛、死亡和機器人 愛死機 芬奇 三體